武泽锋
14270319870524****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在整个土建施工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紧密结合土建项目设计图纸,构建标准化的地基施工流程,结合项目施工周边环境,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技术的整体质量。基于此,论文简单阐述了地基和桩基的地位,分析了地基和桩基施工难点及其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在建筑施工中的投资,由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再一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该时期的变革要紧跟先进技术的不乏,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核心所在,将建筑产业进行全面的更新升级。同时还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智慧绿色的方向实现转型。新技术、新的管理体制的实现都是建筑工程转型的关键所在,其中BIM、大数据、智能化等的快速发展也将会对建筑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建筑工程的壁垒,实现交流开放,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1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基础的地位
在土建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是工程的基础,施工效果会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需要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地基在土建建筑结构中负责承担建筑整体重量以及传重压力。尤其是土建建筑,自重压力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分流受力,容易导致建筑倾斜甚至倒塌的事故。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地基的管理,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地基施工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天然地基主要是具备岩石结构的地区,在施工期间,不需要进行加固施工,岩石强度基本满足分流实力需求。但是,由于作业面积小,往往还需要利用人工地基施工进行加固处理。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也十分重要,需要在施工范围内找到最佳成桩位置。在桩孔内填充合适比例的拌和材料,从而起到加固建筑结构的作用。在桩基结构中,主要包括承台结构和基础桩结构。基础桩结构常见于固定成桩结构,承台结构稳定机械,改善成桩质量。在施工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能够优化土壤结构,让土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标准,从而提土建筑结构综合性能。如今我国土地可用面积不断缩减,土建筑工程高度逐渐上升。很多土建筑工程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施工,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桩基础施工能够改善基础作业环境,达到施工要求。如软土地基施工,采取桩基础施工,能够显著提高基础结构强度,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2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
2.1增强施工现场的检测和勘测
在开始应用土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之前,建筑施工团队必须分配专业的勘测和检验团队对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测和相关数据检测,确保施工现场的一切数据满足地基基础施工的条件。同时,现场勘测还要充分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地下管道实际情况、周边电缆预埋情况等,将实时数据进行核实并存储,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下一步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优化具体施工技术的选择
由于土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是一项十分烦琐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在项目工程开展之初就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地基基础施工环节进行技术选择,确保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基础施工技术,并依照优化后的具体施工技术制订相应的施工应用方案,进而确保土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3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
3.1高压注浆地基施工
采取高压注浆施工前,先使用钻机进行钻孔处理,再实施注浆施工。钻机钻孔前,提前平整场地,保证钻机机械设备平整,钻杆垂直于地面。若发生偏移,偏移角度不允许超过1.5%。对钻机工作进行检查,确定钻机正常运行,安全措施保证做到位。完成准备工作后再进行灌浆施工。成孔施工应当根据土质条件,合理选择成孔工艺。若土层标准贯入值N<40,可使用钻机直接插入注浆管。一般情况下,先使用钻井成孔施工,然后再插入灌浆管。用钻机提前成孔,需要保证成孔的直径控制在75~130mm范围内。完成成孔施工后,再进行注浆施工。施工前需要检查注浆口以及输浆管,检查注浆口是否通畅,各管道是否存在泄露。对节点进行检查,没有异常后才能进行注浆施工。完成注浆施工后,拔管清洗干净。拔管后再进行清洗。若浆体凝固地基出现下沉的情况,还需回灌施工,保证回灌高度达到设计高度。
3.2冲孔灌注桩施工
地基孔桩在进行全面开挖的重要环节中,施工人员对于前期的成孔测验过程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在孔桩开挖时产生地基内部砂土涌出或者护壁土层塌陷的情况。这是由于孔桩开挖环节本身具有较高的施工风险性,因此决定了施工人员必须要全面重视工程前期检测,如此才能保证孔桩开挖整个施工处理过程不会产生地基塌陷的事故。施工人员针对孔桩之间的相隔长度应当合理进行确定,至少需要保证2m的孔桩间隔长度。如果需要开挖相邻的孔桩,那么首先必须保证达到60%或者更大的地基混凝土强度数据指标。施工技术人员针对钢筋笼在进行固定处理时,应当保证40%左右的主筋接头部位以及钢筋笼主体部位的间隔距离。对于主筋以及螺旋状的固定箍筋在进行全面的焊接处理时,应当控制在1.2m以内的焊点间隔距离。
3.3搅拌桩地基施工
深层土壤的搅拌施工方法以及粉喷桩的施工处理方法都属于土建建筑地基的重要处理技术手段,具体对于喷射粉体的搅拌桩在形成过程中,土建建筑施工人员务必全面关注于地基土的搅拌处理深度,运用科学方式来合理控制搅拌桩所在区域的土层挖掘深度。为了保证硬度较高的地基连续墙能够顺利得以形成,那么地基施工人员有必要在软土层的区域内融入固化剂,加速坚硬的连续墙结构形成。此外,土建建筑施工人员针对深基坑的土建建筑基础支撑结构必须严格确保pH值5以内的土层酸碱度数值,避免含水量较低的基坑土壤给水泥搅拌桩的后期形成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充分确保地基部位的良好止水性能。
3.4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在土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静力压设备实施静力压桩技术,进而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整体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团队要对静力压桩的静力和压力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制订科学的方案来提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静力压设备实施静力压桩技术,进而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整体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团队要对静力压桩的静力和压力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制订科学的方案来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期间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和设计要求灵活选择施工技术,保证土建建筑物施工质量,达到承载要求。施工需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竣工,为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熊斐.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8)
[2]林柏腾.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