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卢青红
[导读] 明确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卢青红
        南京梅山医院     江苏  南京市    210039
        [摘要]目的:明确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新生儿基础上采取不安全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不安全因素分析融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以保障护理安全性与新生儿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
        当今社会,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有力保障,但是新生儿生理、病理状态极为特殊,在对其从事护理过程中,仍旧无法完全规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这不仅关乎到新生儿日后的机体发育,更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幸福[1]。因此,对于这类特殊群体,临床不能仅依赖常规的护理手段,而是应全面分析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再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新生儿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得到有力保障,为医院日后发展奠定基础[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范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新生儿男女比例18:14,平均日龄(3.73±1.19)d;观察组新生儿男女比例21:11,平均日龄(3.68±1.21)d。两组新生儿性别、日龄资料经对比发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继续进行研究。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入科后均接受常规护理,但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不安全因素分析,具体流程如下:
        ①首先,成立新生儿科护理小组,通过查阅以往护理不安全事件案例、开展讨论会议等方式,明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a.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全面掌握各类常规护理操作技术;b.新生儿属特殊群体,且病情进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护理难度;c.新生儿科缺乏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病房环境差。在明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后,护理人员可以在护士长的的带领下,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资料,再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与特点,拟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护理部审核后实施。
        ②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是保障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前提,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比如相关法律法规、常用的抢救技术、新生儿危重病学知识、静脉穿刺等等,并每月在科室内开展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护士长应对档案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在夜间适当增加值班人数,由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与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互相搭配,保障新生儿夜间病情出现变化时可以及时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此外,科室需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当前护理管理流程,找出薄弱点后,引入新型管理模式(如PDCA循环管理、5s管理法等等),并针对常见的问题加强预防性干预,以进一步保障护理质量。
        ③最后,应适当优化科室环境,对不必要的医疗设备与物品进行整理,严格划分物品存放区域,每日下班前15分钟,应整理病房内的物品与设备,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由于新生儿属易感人群,做好消毒通风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要求护理人员每日监测病房空气质量,每日最少通风两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病房地面、抢救设备进行消毒。
1.3疗效评价:①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感染、腕带丢失、皮肤划伤等等。②家属满意度:下发《新生儿科家属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功能、病房环境三项,满分1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2.2家属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82.38±2.96)分,低于观察组家属的(101.36±1.89)分,(t=30.573,P=0.001<0.05)。
3.讨论
        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体内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因多种因素而发生感染或合并一系列疾病,这使得新生儿科护理风险明显增加,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则会诱发一系列护理不安全事件[3]。护理不安全事件概括护理人员在为患者从事护理服务中发生的一系列不在预料中的意外事件,这类事件一旦发生,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直接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新生儿科这类比较特殊的科室,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这便需要明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将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4]。
        本研究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展开了全面分析,发现该科室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情进展迅速等等,针对以上几点,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病环境,应用在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有效解决了存在的疏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仅有1例新生儿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且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磊, 孙维, 熊梦玉. 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012(016):185-187.
[2]陈培茹.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331(14):139-139.
[3]孙亚娟.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038):158,165.
[4]徐亚芹.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140例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024):187-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