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刘杰
[导读]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
        刘杰
        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接收的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路径组(n=44)以及对照组(n=4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疲乏程度。结果 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9.09%)较对照组(25.00%)更低(χ2=3.938,P=0.047);路径组疲乏程度要低于对照组(t=3.781,P=0.000)。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疲乏程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白血病;化疗

        白血病是常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病情发展迅速,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致死。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不良反应较多,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痛苦,其生理、心理状态均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部分患者会抵触化疗[1]。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适当干预,使其配合治疗。我院对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接收的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设为研究观察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2],首次接受化疗,认知能力正常,沟通能力良好,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严重感染者;生存期不足3个月者;肝、肾等器官严重衰竭者;精神障碍或认知缺陷者。以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路径组(n=44)以及对照组(n=44)。路径组当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26~66岁,平均(44.25±4.98)岁;对照组当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45.11±5.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化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详细阐述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化疗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病情有所认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克服负面情绪影响,主动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保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保持安静。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睡眠。采取局部湿热敷硫酸镁方式保护血管。
        路径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1)设置临床护理路径表。科室护士长根据以往经验以及文献资料,初步制定专项临床护理路径表,然后给予院内专家进行审核。由专家提出改进建议,对路径表进行适当优化,再以路径表内容为标准实施各项护理服务[3]。(2)入院后第1d。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发放健康手册,向其阐述急性白血病危害性、发病机制、化疗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评估,并向其讲解护理路径表内容,引导其配合相关护理工作。(2)入院后第2d。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在化疗前告知其存在的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预防方法,提前制定预防措施。(3)入院后3~7d。化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血糖、体温等,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皮肤黏膜、牙龈以及胃肠道出血等情况。加强静脉保护,首选上肢血管,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由远端小血管开始,逐渐向近心端选择,双侧肢体血管交替使用。穿刺时采取背隆掌空杯状手和握指法。化疗前0.5h先涂上血管保护剂,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可给予喜疗妥、水胶体敷料等治疗。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嘱咐患者饭前、饭后漱口,保持良好口腔卫生。(4)入院后8d~出院前。密切关注患者凝血功能情况,限制探视人数以及探视时间,避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要求探视人员佩戴好口罩,并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期间嘱咐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洗发水、尖锐发梳,避免加剧脱发。化疗结束前可嘱咐患者适当进行康复运动。(5)出院时。嘱咐患者按医嘱服药,保持良好家庭环境,加强感染预防,患者家属协同监督,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随访、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取癌因性疲乏量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进行比较,分数愈高表明患者疲乏程度愈高[4]。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相关数据以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9.09%)较对照组(25.00%)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47),见下表1所示:

        路径组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为(27.65±6.32)分,对照组为(35.25±7.21)分,路径组疲乏程度要低于对照组(t=3.781,P=0.000)。

3.讨论
        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化疗药物除了能够抑制病灶细胞外,也会对机体其他组织以及正常细胞产生不同程度损害,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痛苦。所以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要给予护理支持,以改善患者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尽可能降低患者痛苦,保证化疗有效性。
        本次研究中,路径组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尹家秀报道结果一致[5];路径组疲乏程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与张燕报道结果一致[6]。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将时间作为横轴,并设置相关护理内容作为纵轴,形成标准化护理路径表,对何时该进行哪项护理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有利于护理服务规范化、预见性实施,有利于改善预后,保证治疗有效性。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让患者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改善其认知以及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化疗期间承受的痛苦,降低其癌因性疲乏程度,增强其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疲乏程度,为化疗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叶金丹,王秀娟,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10):49-51.
[2]冯甜,秦毅.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4):38-39.
[3]高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8):3013-3016.
[4]魏静.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86+191.
[5]尹家秀.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09):1434-1436.
[6]张燕.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运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30):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