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李媛媛 李洪翠
[导读] 探究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李媛媛        李洪翠
        绵阳富临医院  血透室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心理情绪;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常规治疗手段为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而言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患者承受着极大生理不适及心理压力。约有6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有严重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等,对后续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研究指出[1],对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配合合理护理措施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并改善生活质量。文章就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慢性肾衰竭标准;②患者可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机体耐受者;③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且患者认知不全;②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意识不清醒。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9岁,平均(53.6±4.4)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0~80岁,平均(54.2±4.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及后续治疗项目开展情况。并加强对环境管理,做好并发症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知识教育:入院后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医院内环境,告知患者尿毒症、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并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期疗效知识认知程度。同时,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所产生并发症,提高患者对病情自我监控意识,促进患者纠正错误不良生活习惯,控制病情。②心理护理:通过每日与患者沟通及交流,了解患者内心变化情况,同时积极列举同病房病情控制良好病例,增强治疗信心。为患者播放轻柔音乐,舒缓内心不良情绪。对伴有不良情绪患者分析原因,并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原因,配合社会支持心理满足患者日常所需,及时排除不良情绪,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③饮食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制定详尽、科学及合理饮食计划,依据患者透析方式、次数及时间和病情变化合理制定。限制患者水分、食盐摄入,食物选择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可积极补充维生素丰富蔬菜和水果。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实施有氧运动指导,因耐受力低于健康人群,运动期间注意运动量并做到劳逸结合。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缓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护理前后焦虑状态评估,总分8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情绪越严重。选择生活质量量表(SF-36)[3]评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模式不断转变,医院接诊特殊人群为老年疾病患者,随着各个脏器功能减退,理解能力、记忆力减弱,住院诊疗期间会担忧临床诊疗效果,伴有抗拒治疗情况。且伴随着临床治疗时间延长,未见到明显治疗效果,患者会合并多种焦虑及负面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为此,针对该类人群需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以有效控制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文章研究指出,对长期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偏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偏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开展下,健康教育下,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可了解治疗期间各项并发症,加强患者自我监控管理意识上,同时可纠正不良习惯,控制病情。心理护理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予以相应心理支持,能稳定情绪。饮食干预限制水、食盐等量摄入,维持机体营养。有效运动干预提高耐力,增强抵抗力。通过一系列临床合理有效护理措施干预下,积极稳定患者情绪,保障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6):148-150.
[2]吴德雪.精细化护理对高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肾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6):999-1001.
[3]艾鑫鑫.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