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北京,102445
【摘要】 目的: 探讨水化疗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102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进行水化治疗,观察介入前后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 102例患者经水化治疗,介入术前后的肌酐、尿素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后严格水化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关键词 水化 造影剂肾病 护理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含碘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也逐渐成为继手术和低血压之后引发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原因[1]。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RCIN)是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通常于造影后48小时内出现,血肌酐上升25%-50%,或绝对值上升0.5mg/dl(44.2umol/L),呈非少尿型急性肾衰[2]。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病区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2例进行术前术后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经严密监测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回顾我病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检查的患者中,102例符合我国冠心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排除低血压、重症肝肾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等患者。患者基本资料见表一。
.png)
1.2研究方法
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均采用等渗的碘克沙醇(威视派克),以保护患者肾功能。用量在80-400ml。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前8-12小时,给予静滴0.9%生理盐水,滴速按1ml/h/kg,术后常规补液治疗后继续水化治疗,持续至术后12小时。术前及术后观察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指标。
1.3临床护理
1.3.1 介入术前评估危险因素: 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对患者做好详细的评估工作。患者伴糖尿病、高血压、蛋白尿、心力衰竭、原有肾功能不全、脱水、老年等心血管病人视为造影剂肾病的高危人群。术前严格筛查。对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选用等渗的造影剂碘克沙醇。
1.3.2 介入术前的水化治疗:在介入手术当日晨6时,予患者静滴0.9%生理盐水,纠正脱水,增加肾脏的灌注。水化速度不宜过快,根据心功能和尿量情况来调节滴速。
1.3.3介入术后的水化治疗:向患者讲明饮水的重要性,在无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饮水。造影剂均在3小时内排出大部分代谢产物,故术后3小时内饮水量以造影剂用量为指导。有报道指出[3]:造影剂用量100ml以内饮水1000ml,造影剂用量101-200ml饮水1500ml。24小时内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对术后3小时饮水有明确规定,但对单位时间饮水量不作规定,饮水间隔时间个体化,建议少量多次饮水,凸显人性化护理。介入术后常规补液后继续水化,持续至术后第二日晨6时。Mueller等[4]的实验结果提示,应用等渗盐水在预防RCIN的发生方面较低渗盐水更为有效。
1.3.4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及血压变化,观察尿的颜色和量,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问题。术后严格记录出入量,术后4小时尿量要达到800ml,对尿储留的患者及时予以导尿,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对尿量不足患者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采集的数据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见表二
.png)
3 讨论
3.1 由表二看出,对102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后的血肌酐比较t值为0.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水化前后肌酐的变化不显著。对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尿素氮比较,t值为0.8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水化前后尿素氮的变化不显著。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肌酐仅上升了1 umol/L,远没有达到造影剂肾病的标准,102例患者经水化治疗后无一例发生造影剂肾病,效果满意,水化治疗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显著。
3.2 水化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血容量增加肾脏灌注量,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提高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的浓度。同时水化稀释可以降低造影剂在肾小管内的浓度从而减少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水化有利于降低肾小管中尿液的黏滞性,减少肾小管管型的形成,从而降低CIN的发生率。
临床上为了预防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水化治疗应用普遍。目前水化疗法主要包括碳酸氢钠水化、生理盐水水化及二者联合应用水化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5],但是哪种水化方案效果更好并无定论。另外,介入术中不同造影剂种类的应用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也是有影响的。我们目前要做好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对造影剂肾病高危患者要严格水化,记录出入量,密切监测肾功能,观察患者病情,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红艳。水化治疗对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6-20
[2]朱佩兰,王海双,吴福连。水化治疗预防冠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6):430-431
[3]薛冰冰,高琳。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水化护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防治。中外医疗,2012,26:145-146
[4]冷敏,窦超。加强水化预防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90-91
[5]刘春斌,李凯。水化对肾灌注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7):962-963
第一作者:李晔,女,北京,1982年,本科,北京北亚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