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模式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和优化护理的实验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实验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及成熟度更优;结论:采用优化护理模式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的应用动静脉内瘘,值得在临床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领域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优化护理模式;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外科手术,其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更是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性的必要保障。手术期间及术后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而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对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本研究探讨优化护理模式的医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53.2±7.9)岁;分别包括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9~78岁,平均(53.7±8.4)岁;分别包括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纳入标准:(1)均需进行动静脉内瘘术;(2)年龄25~80岁;(3)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或严重合并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已知悉该实验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完善身体机能评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定时服药叮嘱,保持伤口干燥、定时更换纱布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各种变化,及时施以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护理模式:(1)心理健康护理:病房是患者就诊期间主要就住区域,为患者营造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可帮助患者加强心理建设。护理干预初期给患者及家属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与科普,对可能的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术前每日巡视病房,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对消极情绪予以心理疏导。手术进行期间与患者保持交流,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尽量满足,可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紧张的情绪。手术结束后,向患者解释术后伤口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正常情况,如有其余特殊情况可向管床护士询问。(2)动静脉肤干燥清洁且每次选择新的穿刺点进行穿刺。(3)后续家庭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代本阶段血液透析的治疗改善作用以及预约下次的治疗计划,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对造瘘肢进行日常清洁及消毒、避免进行穿刺的部位沾水,日常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及首饰,避免对穿刺部位造成压迫或不必要的摩擦。指导患者每日检查造瘘口是否震颤并配备好弹性绷带对其进行保护,避免撞破血管瘤等。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感染及假性动脉瘤等各种并发症。(2采用听诊器对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进行评估并比较。(3)以患者动静脉压对内瘘成熟度进行衡量并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为低发,包括1例出血(3.33%)及2例假性动脉瘤(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日渐增加,现今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身体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常规治疗模式。除此之外,血液透析也是缓解尿毒症症状的常用治疗手法,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维护动静脉内瘘这一重要血管通道是护理干预中的重点,稍有不慎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误患者病情治疗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围术期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及耐心详述手术相关内容可拉近医患之间距离,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实验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及成熟度更优。
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模式对肾内科拟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地使用动静脉内瘘,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有利于医院及科室良好风评建设,值得在临床肾内科护理领域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明珍.综合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23-125.
[2]吕忠美,朱亚梅,顾艳红,等.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功能锻炼开始时间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8):12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