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苏能
[导读] 根据ICU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心理护理随后对护理质量进行相关研究以及探讨
        苏能
        双流区中医医院  重症监护室  四川双流  610200
        【摘要】目的:根据ICU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心理护理随后对护理质量进行相关研究以及探讨。方法:本次收治的ICU患者共计60例,就诊时间起始为2019.1-2019.12之间。随后在回顾性分析的同时,进行分组。采用数字分组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10例,观察组、对照组ICU重症患者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方式,随后查看感染控制效果并对ICU重症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相关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重症患者效果明显,其中观察组镇痛、镇静程度与对照组ICU患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值得在ICU护理中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ICU护理;感染控制
        一般来说,ICU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同时ICU患者病情严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ICU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科室。当有细菌进行侵入科室时,因为ICU患者缺少一定的抵抗能力,对于疾病的侵袭不能够有效抵抗,所以长期进行接受抗生素治疗,所以无形之中将会加大医院感染的几率。当ICU患者自身疾病的基础上,在合并感染情况将会使患者的病情加剧,严重情况下还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ICU患者,分成两组。采用数字分组法抽取10例护理人员,依据重症护理方式的同时进行对照组、观察组的划分。
        1.2方法
        1.2.1给予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首先组建护理小组。①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分数进行选拔,小组长应由考核分数较高的人担任,通过合理安排及制定重症监护室的内容以及工作计划和进度,制定出两班轮流制度,采取12小时工作制模式。组内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时,必须将工作内容进行交接完毕,确保不会发生失误情况;②通过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制定有效护理制度,明确关于ICU护理内容,制定出合理护理流程,考核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展开研究。③护理人员还应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还应掌握ICU患者的情况。为避免细菌等不良情况,应对ICU科室进行每日消毒,做好相关工作。④护理小组的组长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关于护理工作的培训内容,并且进行现场的操作示范,对于患者的病情情况展开检查,通过重症监护室的具体情况开展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确保安全有效,保证效果。
        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具体如下:第一,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护理人员应首先观察患者情况依据患者情况做好交流和沟通。在评估重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情况下,依靠家庭所给予的支持缓解不良情况。在进行细节管理的过程中,应放宽探视制度,但是要注意整个过程不应违背ICU隔离制度,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效果作为主要目标。
        1.2.2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性的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测量血压,血糖,以及基础检查是基本的护理措施,并且病患者进行药物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1)通过对护理前后的镇痛、镇静评分进行临床比较。(2)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的比较。
        2.结果
        2.1镇痛评分比较
        通过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的镇痛评分为3.45±0.21,对照组镇痛评分为4.60±0.51。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前的镇静评分为6.60±1.65,对照组治疗前的镇静评分为6.10±1.64。治疗后观察组的镇静评分为3.50±1.68,对照组镇静评分为5.51±1.30。通过进行对比,观察组整体情况较好。
        2.2护理态度、护理效果评分比较
        通过进行护理参数的评价,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其中护理态度、效果、整体环境为主要指标。对于其护理态度来说护理态度评分为70.41±4.10,整体护理效果评分为74.18±4.32,整体护理环境评分为 76.15±6.24。对于观察组来说其护理态度评分为78.35±2.14,整体护理效果评分为80.64±2.87,整体护理环境评分为81.24±6.47。
        3.讨论
        对ICU内的患者进行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每天的护理工作进行关于评估与质量的监控,以此建立起完善的护理质量体系,能够对ICU患者进行实时病情的掌握,并且对患者是否出现感染情况进行有力的控制。ICU患者通常是首次进入,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各种监护仪器的噪声,使其容易发生焦虑心理,在传统进行护理过程中,只注重对疾病的抢救治疗,而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则进行了忽视,因此通过在心理护理时,能够有效对患者不良状态进行改善,能够对于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缓解。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预防ICU综合征的产生。当前对于患者来说,尽管进入ICU室,但并未正确认知自身情况,认为在ICU就面临死亡。部分患者出现肌肉紧张、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这些反应,不利于疾病治疗。
        重症监护室作为各个医院的重要科室,ICU患者一般表现为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同时大多伴有生命危险。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来说,为保证预后良好应加强监护和护理,避免感染发生。经本次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等不良因素,预后好值得推广[3-4]。
参考文献
[1]山广慧,金娜,董青,于岩岩.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5):940-943.
[2]包纯纯.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43+251.
[3]陈丽萍.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192-194.
[4] Mingzheng, Wang Yihan. Value Evaluation in ICU Nursing Management of Team Lead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J]. Management Mode Electronic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Nursing ,2020,5(04):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