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8例,并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各34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就SAS、SDS以及SF-36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884,8.698,7.15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9.6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满意,可以借鉴。
关键词: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并且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情绪状态[1]。本院将整体护理应用于2018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8年8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发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8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36例;女:32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9-71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40.52±6.33)岁;将以上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热情接待患者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要及时测量,做好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生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患者由于处于疾病初发阶段,内心大多接受不了,再加上对疾病认知的缺乏,经常出现烦 躁、郁闷、焦虑以及抗拒等负面情绪,一方面又有强烈的求生意识,因此精神、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要耐心通过一对一讲解、视频播放、专题知识讲座等方式来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通过温柔宽慰、典型案例讲解等措施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1.2.2 生活护理 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原则[2],并养成少量多餐和按需进食的饮食习惯;针对存在胃肠道功能严重紊乱情况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注营养液来补充营养。
1.2.3 PICC护理 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对皮肤血管具有较强的刺激,长期以往会导致静脉炎、 血管闭锁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加强PICC护理至关重要,每日要对导管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封管、冲管,保证输液时管道通畅[3]。
1.2.4 并发症防护 叮嘱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加强皮肤和口腔的护理工作,饭后需要用清水和1∶5000呋喃西 林液来漱口;加强肛周护理,大便后要对肛周进行及时的清洗;针对低热患者,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湿敷、温水擦浴、冰帽、冰袋等),高热患者则需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解热镇痛类药等药物联合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加强对患者皮肤黏膜的观察,查看是否出现瘀斑、瘀点等,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头晕、头痛症状,避免出现颅内出血;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计数要定期检验,如若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征象并且血小板极度低下,则需要让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并给予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进行输注[4]。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5]进行评估并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就SAS、SDS以及SF-36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884,8.698,7.154;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png)
3 讨论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易出现DIC、出血、感染、高白细胞症等严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作为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的应用能够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疏导,并且能够通过生活护理、 PICC护理、并发症防护等措施来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巧和能力,控制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SAS、SDS以及SF-36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8.884,8.698,7.15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9.6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于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满意,有利于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艳,陈蕾,庄菊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112-113
[2]李俊杰.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9):70-71
[3]俞海燕,黄来全,赵敏,王良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分析及对策[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9(04):402-403
[4]王莎莎,孟俊鹏.护理干预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4):4419-4420
[5]张笑芸,牛真珍.外周血涂片镜检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7):210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