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许小娜
[导读]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许小娜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2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基于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社会限制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体力限制评分、疾病症状评分、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6-MWT、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合理调整身心状态。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进展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发病后多伴随着体液潴留、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悸、乏力、气促等临床症状,多需要进行长期管理治疗。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器官功能差,长时间卧床治疗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在缺乏家属支持的条件下,经常会产生恐惧、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最终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需要为老年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选取4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2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其中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70.63±3.85)岁;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14例。研究组:其中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71.38±3.96)岁;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3例。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按照医嘱用药,告知保持充分休息,叮嘱老年患者不可进行体力活动,多卧床睡眠,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调节体位,待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告知患者定时翻身、适量活动、正确咳嗽,注意日常饮食低热量低脂低盐、少食多餐,以易消化食物为主,观察患者每天饮食情况。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每天开窗通风,维持新鲜空气,为卧床患者叩背,避免异物堵塞呼吸道,保证呼吸畅通,并实时监护患者心律、心跳等,防止发生医源性心力衰竭,必要时可为患者提供靠枕;②在病房、走廊添置绿色植物,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按照轻体力的原则缓慢进行有氧运动,比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告知患者若出现气促、心悸等情况需立刻停止运动,避免对心脏造成损伤;③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法放松身心,为患者讲解良好身心状态对预后恢复的正面影响,叮嘱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给负面情绪严重患者严格根据医嘱使用抗抑郁药物。
3.评析指标
        根据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1]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包括社会限制、心理情绪、体力限制、疾病症状等四项内容,评分越高,说明上述四项内容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低。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脏功能,记录六分钟步行试验[2](6-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B型钠尿肽水平(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6-MWT值越高说明患者步行距离越远、心脏功能越强,BNP正常值<100pg/ml、LVEF正常范围50%--70%。
4.统计学处理
        经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检验计量资料用t,表示用(±s),检验计数资料用x2,表示用(%),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BN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后6-MWT、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心脏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方面因素损伤心脏泵血功能,致使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组织基本代谢需求的综合征[3]。该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死率高的特点。根据国内相关报道可知,近几年,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4]。老年患者发病后多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再加上机体各项功能不断衰退,患者容易对生死产生恐惧的心理。而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护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时稳定心力衰竭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BNP、社会限制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体力限制评分、疾病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后6-MWT、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简而言之,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余爱玲.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8):3020-3022.
[2] 白云, 洋汉波, 丰琴. 安宁疗护联合认知干预措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F-36评分和MMSE评分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4):727-730.
[3] 孙蕾.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4):192-193.
[4] 王冰.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1):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