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英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499
【摘要】目的: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予以观察研究。方法:确定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任职的14位护理人员为研究目标行分组实验,以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7名护理人员行常规护理,干预组7名护理人员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对比不同措施下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比院内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33.33%,干预组为8.33%,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为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十分必要,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可得到良好保障,有深入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来源于消毒供应中心,此单位的主要工作在于医疗用品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以及供应,其每项工作均与医疗质量、教学质量以及科研质量有直接关系,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故做好该单位的护理质量管控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采取分组对比实验,就加强该单位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的应用效果实施了如下研究。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定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任职的14位护理人员为研究目标行分组实验,以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7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40~48岁,平均(43.54±10.21)岁;干预组7名护理人员亦为女性,年龄40~46岁,平均(43.54±10.18)岁。将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行常规护理,依照科室工作职责以及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相关工作。干预组则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内容如下:(1)组建护理质量管理监督小组,选定组长进行日常管理、培训工作,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定期培训,提升其质量管控以及防止感染发生意识,为护理人员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其思想意识以及自身责任感。(2)制定并完善科室工作、管理机制,使护理人员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有据可依,形成规范的护理行为,并结合当下该科室工作详情合理调整相关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保障医疗物品的安全使用。
(3)严格落实制度的执行,并将其与护理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对于规章制度执行良好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奖励,执行较差的人员给予惩罚、批评,通过奖惩制度的设置以增强其重视度,以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完成度。(4)做好科室相关工作进行情况的监测、记录,以为后期出现问题寻找根源并确定解决对策时提供相应参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措施下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软件选用SPSS20.0,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率(%)予以表示,P<0.05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对比院内感染发生率,干预组为8.33%(1/12),对照组为33.33%(4/12),指标对比结果为x2=18.950,P=0.000,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医院是为各类患者提供诊治的场所,各科室使用的相关物品、医疗器械均来源于消毒供应中心,而此类物品均直接或间接用于患者,若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可加重患者病情,并增加其致死风险,同时亦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对医院、社会以及患者均可造成重大影响[2]。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保证良好供应质量的前提在于供应流程合理、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以及制度健全等[3]。本次研究组建护理质量管理监督小组为护理人员明确其各自职责的同时,亦有效监督了其实施情况,使供应流程合理、有序进展;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可增强其责任感以及重视度,进而保障工作质量;此外,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亦必不可少,并加强在日常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监管以及工作记录,可使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可严格遵循相关制度,确保流程规范、合理,即使日后出现问题亦可通过工作记录追根溯源寻求解决方案[4]。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实施下,干预组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更低,证明其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为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十分必要,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可得到良好保障,有深入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慧梅.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34):227.
[2]梁青,宗晓,武俊.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164.
[3]李桃,何敏.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158.
[4]隆真.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52):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