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杨婷
[导读] 研究分析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杨婷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行胸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实验样本,结合患者意愿均分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三项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两组间的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运用围术期运用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提升其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胸外科开胸手术;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开胸手术在临床胸外科中属于常见的治疗方式,作为一种有创术式,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其呼吸道内极易聚集分泌物,继而产生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加之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1]。有研究报道称,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2]。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于我院行胸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在其围术期间,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并研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将其结果整合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行胸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实验样本,结合患者意愿均分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纳入标准:已明确需接受胸外科开胸手术,并符合各项手术指征。患者对于研究方案俱已清楚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未完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难以配合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男女比例24:17,年龄32-64岁,平均(48.76±7.38)岁;研讨组:男女比例25:16,年龄33-65岁,平均(49.04±7.60)岁,根据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数据对比结果来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41例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为患者做好生命体征、临床指标的监测工作,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并告知患者实施手术的意义,有效提升患者的配合度。研讨组41例患者运用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的呼吸训练与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每天2-3次雾化吸入,有效降低呼吸道内产生分泌物。术前1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让患者平卧,一手放于胸前,另一手放于腹部,在胸部不动的基础上以鼻子进行深呼吸。术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二、术后排痰护理,可采用轻叩胸背部的方式促进患者排痰。三、术后每天5次进行雾化吸入,可指导患者过程中进行深呼吸,这样可让药液充分进入呼吸系统,从而达到抗感染、解痉以及祛痰的作用。四、术后病情观测,如患者伴有口干,并且对咳嗽产生影响时,可指导其适当饮用少量温开水,并协助其排痰。对于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痰液的量、性质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PEF、FEV1/FVC三项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以此反映其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指标数据经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三项肺功能指标值)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达,经t值验证,P值<0.05时,两组间的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三项肺功能指标值
        下表数据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三项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两组间的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三项肺功能指标值(±S,n=41)

3 讨论
        胸外科开胸手术在改善患者的胸腔负压情况的同时,改变了胸廓的完整性,因此会导致其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产生分泌物,可能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对其预后恢复极为不利[4]。在手术治疗期间应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等进行必要的指导,无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5]。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院积极开展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对其呼吸及咳嗽的训练加强,有效促进其排痰,肺功能得以良好改善。
        研究结果所示,经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三项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两组间的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运用围术期运用呼吸道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提升其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阳,陈亚娟,汪莉.心脏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3):174-176.
[2]胡亚会.个体化呼吸道护理对高龄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9):1256-1257,1258.
[3]梁妮娜.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58-359.
[4]江金治,吴文裕,王冰冰.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27-4228.
[5]杨晓晶.探讨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