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杨娜,李芳琳,李兰,胡兵兵,夏雨晴
[导读] 分析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简称AN)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
        杨娜,李芳琳,李兰,胡兵兵,夏雨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神经外科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简称AN)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本院神经外科行AN介入手术治疗的289例患者。随机分A组(146例)和B组(143例),行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A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B组;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A组的并发症率为2.05%,B组为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神经外科行AN介入治疗术患者行整体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可提升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
        AN的致病原因是脑动脉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脑血管瘤样改变,高发于成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一旦破裂常表现为恶心、头痛和呕吐等,发生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比30%左右,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介入治疗是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被认为是AN的首选疗法。为保证手术疗效,临床多加用护理干预。本研究主体为289例AN介入治疗术患者,旨在探究整体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89例AN介入治疗术患者。纳入标准为:确诊为AN;符合手术指征并行介入手术治疗;无脏腑器质性病变;无血管病变;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入院时处于深度昏迷,难以进行正常沟通;临床资料缺失。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146例与143例。其中,A组男80例,女66例;年龄37~69岁,平均(50.34±2.62)岁。B组男84例,女59例;年龄31~72岁,平均(51.09±2.41)岁。比较并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介入术前护理 ①护理访视:由责任护士咨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信息进行访视,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②心理护理:通过语言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1.2.2 介入术中护理 ①心理疏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责任护士全程陪伴患者,通过鼓励性语言和肢体动作等方式给予其心理支持。善用鼓励性与肯定性语言,行心理疏导。②保暖护理:术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注意调节手术室内温湿度,预防术中低体温。③术中用药:全身肝素化治疗,静脉推注肝素,初始剂量为患者体重×60~90U遵医嘱使用,隔1h后追加首剂量一半,2h后追加1000U,备用鱼精蛋白,或中和肝素。支架下栓塞时可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④配合医生操作: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与血压等生命体征,掌握手术流程,准确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或用品,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1.2.3 介入术后护理 术后进行回访护理,询问患者的术后感受,继续监测其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观察有无下肢皮肤青紫或肿胀感,指导其进行穿刺侧肢体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嘱患者保持情绪平和,禁止用力排便或剧烈运动,若有异常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经焦虑自评(简称SAS)与抑郁自评(简称SDS)量表测评心理状态,条目共20个,以50分为标准分,心理状态与分数负相关。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简称SF-36)测评生活质量,维度为生理职能(简称RP,4~8分值)、生理机能(简称PF,10~30分值)、精力(简称VT,4~24分值)、躯体疼痛(简称BP,2~12分值)、精神健康(简称MH,5~30分值)、情感职能(简称RE,3~6分值)、社会功能(简称SF,2~10分值)、总体健康(简称GH,5~25分值),分值介于35~145分,生活质量与分数正相关。观察患者的压力性损伤、肢体血栓和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用SPSS16.0软件,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果
        2.1 对比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后,A组的SAS评分为35.24±1.52,SDS评分为36.98±1.67,均低于B组的SAS评分41.68±1.43,SDS评分41.5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并发症率 A组的并发症率为2.05%,B组为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AN是由动脉压力升高或先天性缺陷导致的脑动脉血管壁瘤样病变,发病过程与血管炎和脑动脉硬化等因素相关。介入治疗术可有效消除瘤体,恢复动脉正常血流。但手术效果受多因素影响,需加用细致且系统化护理。整体护理是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通过术前的护理访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等干预,可全面掌握患者情况,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及手术方案合理制定护理疗法,并能提高其手术知识掌握度,主动纠正患者不良心理,配合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心理疏导、保暖护理、皮肤管理与合理用药可使患者的手术耐受度提升,避免因低体温导致寒战等不良反应,并根据术中病情变化保证用药及时且准确。术中较为重要的护理内容是配合医生操作,及时传递器械,观察患者体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回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发症征兆,行个体化指导与对症处理,预防及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此外,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指导其观察自身病情,若有异常能够立即报告医生,减少因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总之,整体护理可改善该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孟广丽,王翠香.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772-2776.
[2] 何婉玲,袁惠萍,罗鹏.针对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4):4180-4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