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邵梦星
[导读] 分析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
        邵梦星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院区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急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1.96±0.52)、(9.22±1.54)、(2.82±0.57)、(12.66±2.4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68.63%、27.45%、3.92%,抢救成功率为96.08%。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2.25±0.46)、(17.78±1.56)、(4.78±1.11)、(18.36±4.19b);对照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50.98%、23.53%、25.49%,抢救成功率为74.51%。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了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严重性创伤患者;满意度

引言:相关研究发现,严重性创伤包括外界或者受到暴力等因素,造成的伤害,例如,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坠落等,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抢救,避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发现,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作用显著,可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基于此,
本文于本院2019年06月~2020年10月收治严重性创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的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护理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51),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2±8.35)岁;对照组(n=51),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44.45±8.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安排各项身体检查,做好患者止血处理工作,护理人员遵医嘱给药。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旨在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体的急救护理路径如下:(1)实施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①成立急救小组,组内成员包括医师、科室主任、护士、护士长等,具备急救护理经验,护理工作>5年;②组织开展组员培训教育工作,讲解抢救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病情评估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能的考核,针对护理业务能力薄弱的护士,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操了能力,切实提高抢救成功率[1]。(2)院前急救干预:①急救室接到急救电话后,对患者病情特征进行判断,配备相关的急救设备,组织人员迅速上车,在实际抢救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包扎,及时将患者各项体征指标信息上传到医院管理系统中,避免延长患者抢救时间;②建立绿色急救通道,按照急救方案抢救严重性创伤患者,确保为患者入院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3)院后急救干预:①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进入院内,相关科室第一时间到达急救场所,给予患者呼吸系统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②对患者进行B超、CT检查,如需手术,必须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1.96±0.52)、(9.22±1.54)、(2.82±0.57)、(12.66±2.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中发现,严重性创伤患者病情具有不确定性,病情进展快,因此,医院方面,需将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作为急救工作的首要目标。本文本院针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抢救环节,采取了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发现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2.25±0.46)、(17.78±1.56)、(4.78±1.11)、(18.36±4.19b);上述数据提示显示,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程序复杂,延长了患者抢救时间,降低了患者抢救成功率。进一步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50.98%、23.53%、25.49%,抢救成功率为74.51%,数据提示结果显示,抢救效果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
为提高严重性创伤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本文本院采取了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积极成立专项急救小组,做好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优化了现场急救到急诊科室急救过程,提高了患者存活率,促进预后改善[2]。采取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1.96±0.52)、(9.22±1.54)、(2.82±0.57)、(12.66±2.45);抢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数据提示,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抢救时间,保证了抢救效果;进一步观察发现,
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68.63%、27.45%、3.92%,抢救成功率为96.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性创伤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院前抢救和入院后抢救成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取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了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彦辉.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01):53-54.
[2]鲍和荣.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4):18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