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可菲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对采用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控制导管感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50例采用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颈内静脉感染、股静脉感染、锁骨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减少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控制效果
血液透析对于急、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疾病而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过程中,保持血管畅通,能够有效促进治疗顺利进行。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自身血管较敏感,不足以承受动静脉内瘘分流操作,进而常采用留置导管操作方式,该方式主要以中心静脉导管为主,易操作,且透析过程中血流量较大,效果较理想。但该操作缓慢,导管滞留时间长,极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导管阻塞不畅,血流量不足,甚至引发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透析效果[1]。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即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降低导管感染风险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50例在2019年7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采用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随机法分组,分为实验组2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18-56之间,平均年龄(37.0±3.1)岁,对照组25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18-57之间,平均年龄(37.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循证护理人员培训,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对循证护理方法、方式熟练掌握,针对如何减少血液透析导管感染风险,进行探讨。(2)制定完善的循证方案,讲述疾病产生、治疗方法、疗效等,针对治疗过程中需要做的各项检查进行告知,同时对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患者自身状况,翻阅临床相关文件与资料,循证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循证护理方案(3)实施,发生感染的患者,立刻停止操作,通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选择其他方式建立静脉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依据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抗生素,直至患者血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体表温度及血常规恢复正常。针对采取静脉抗菌治疗封管效果较差的患者,进行拔管,再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为其选择抗生素类药物;针对导管堵塞不畅、血流量小的现象,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保证消毒效果,按照医生指导方法进行操作;血液透析操作中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采用消毒纱布从中心向外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从内向外对伤口及导管进行消毒,再对伤口进行包扎,减少感染。在消毒、换药过程中,动作以轻、柔为主。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评分量表对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85分之间为基本掌握;85分以上为完全掌握。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颈内静脉感染、股静脉感染、锁骨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例数越少,则表示感染控制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记录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掌握率为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3讨论
血液净化是临床用于治疗肾脏衰竭的重要手段,主要为患者静脉处组建血液净化通路,清除肾脏内水分,消除肾脏水肿症状,控制体内电解质分解平衡,从而促进患者体内血流速度,帮助患者维持心力平衡,还可以对患者补充各种营养,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同时对其进行血液净化操作各流程中,均容易引发导管感染,在此操作过程中,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导管感染发生风险,促进临床疗效[2]。
循证护理模式是以循证组记录的资料、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通过成立专业的循证护理小组,通过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讲解疾病知识、治疗疗效,制定全面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加强其对疾病知识掌握度;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颈内静脉感染、股静脉感染、锁骨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加强对患者血液透析置管操作规范、严格对伤口及导管进行无菌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为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提供保证,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介入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控制导管感染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保砚,王静,林方莲.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3):367-368.
[2]黄苑,吴春霞,李水莲,熊镇,伍晶.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20,33(03):122-125.
[3]李文彦.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9):3181-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