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倩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获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后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两组指标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偏瘫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康复;作用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致,由于创伤后会导致患者脑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症状,以至患者失去生活活动能力[1]。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肢体偏瘫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所以需要临床良好的护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尽早恢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为此,本次研究中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详情已在本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病例为2018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组别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姓2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均值为(52.3±0.7)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例/21,平均年龄值为(53.1±0.6)岁。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显示(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配合;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要通过培训后上岗,小组成员要及时对患者出院前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度等相关信息进行掌握,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2)风险评估:详细掌握患者病情、机体免疫情况、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态;根据以上评估结果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并参照患者的基础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3)认知教育:要耐心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疾病发生因素、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管理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并通过开设微信平台以及发放疾病相关健康手册等,做好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4)心理疏导: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更多的语言安慰及鼓励,减轻患者的焦躁情绪,避免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4)加强监护力度: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避免自行拔管,并做好气管套管的固定及松紧度处理,及时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避免套管阻塞及污染;每日要定时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叩背及吸痰处理,以便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同时要做好再出血预防护理,术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头高脚低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头部的活动。5)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康复锻炼指导,在恢复期对患者开展肢体康复训练,锻炼主要以被动式四肢抬高及关节锻炼,逐渐增加至主动肢体锻炼、下肢行走训练以及常规生活活动能力锻炼;同时对患者采取认知功能锻炼,锻炼主要包括播放音乐、视频、语言交流以及图片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刺激性锻炼,并要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鼓励支持,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各项锻炼。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进行评分比较,总分值为100分,指标越好分数越高;同时运用Barthel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总分是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活动能力越好。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应用Spitzer量表进行评估对比,评估满分为100分,总分值越高则证明生存质量改善越好。
1.4护理效果判定
通过护理治疗后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均彻底消失,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为显效;通过护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肢体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为有效;护理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与护理治疗前相比未得到显著改善表示无效。最终的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例数的总和。
1.5统计学处理
SPSS19.0为本文统计学软件,(±s)和t检验/n(%)和x2检验为本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指标差异达到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各项计量指标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已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也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高发的急重症,创伤后会导致患者出现颅内血肿而增加颅内压,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脑部微循环以及脑神经功能,最终会导致患者救治后出现肢体偏瘫症状[2]。所以,应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及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速度,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3]。为此,在本篇文章中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护理管理小组以及风险评估,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培训,从而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4];并就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纠正患者对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等相关知识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通过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及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加强了对患者的日常监护力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通过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最终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5]。
从以上表述结果显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及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尽早恢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红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健康之友,2019,000(021):255.
[2]刘丽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000(042):62,41.
[3]齐荣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家庭保健,2018,000(022):122.
[4]陈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v.11(04):165-166.
[5]赵明.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v.12(06):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