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钱淼
[导读] 对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
        钱淼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对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6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综合护理)各68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10.297,P<0.05,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身体状况以及情感职能)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0.254,9.211,9.021,8.969;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满意,可以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
        作为临床上一种血液科常见的急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综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而甲氨蝶呤就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化疗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也频繁出现[1]。本院将综合护理应用于2018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受甲氨蝶呤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科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6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70 例;女:66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4-63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41.58±3.99)岁;根据随机奇偶数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P>0.05,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护理,主要包括:做好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监测,营造温馨、舒适、整洁、干净的住院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遵医嘱科学应用甲氨蝶呤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采纳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患者易存在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以悲观、恐惧、害怕、焦虑以及消极等不良情绪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准确评价,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用发放杂志及书籍等文字材料、自制示范录像、专题知识讲座、视频播放等方式来进行疾病知识以及甲氨蝶呤治疗知识的健康宣教,多尊重、理解、鼓励、关心以及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2]。
1.2.2 饮食指导 甲氨蝶呤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等不良情况,患者饮食方面要遵循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原则[3];针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注营养液来加强营养。
        1.2.3 治疗护理 化疗时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并且相对隐私的环境,叮嘱患者准备好靠枕、生活必需品以及床边马桶;化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以及速度,同时口含冰块,反复对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擅自调整滴注速度的危害;化疗后要做好肾功能监测,对患者的尿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4]。
1.2.4 并发症防护 叮嘱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加强口腔和肛周护理,避免出现感染;可以通过应用碳酸氢钠、亚叶酸钙漱口液漱口等措施来避免黏膜损害。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5] 进行评价并对比,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10.29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黏膜损害、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大大折扣。综合护理能够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治疗护理以及并发症防护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面、针对性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真正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满足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10.297,P<0.05,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身体状况以及情感职能)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0.254,9.211,9.021,8.969;P<0.01,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月聪,刘永华,王兆丽,丁晓飞.针对性护理在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08):180-181
[2]孟岑,徐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01):43-44
[3]谷景荣,郁月华,王瑞.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20):3738-3740
[4]刘林娜,李涛,葛寒宇,陈占国,余坚,郑晓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09):753-754
[5]钟晓娜,李丹.综合护理干预在甲氨蝶呤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毒的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08):759-7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