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燕
广西桂林兴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广西桂林 541300
【摘要】目的:研究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共将72例慢阻肺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乐观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预后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慢阻肺;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体征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该病进展慢、易复发,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还会诱发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了常规治疗外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也有重要作用[1-2]。本文提出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措施,对7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法比较,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共将72例慢阻肺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6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数15/21,年龄最小56岁,年龄最大82岁(平均:70.1±3.6)。
研究组:男女比例数14/22,年龄最小54岁,年龄最大81岁(平均:70.0±3.3)。72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一般护理:患者平卧,头倾向一侧,避免咳痰窒息。间隔2h翻身一次,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护理人员一只手扶肩部,另一只手呈空杯装,掌指关节弯曲130°,腕关节发力从患者肺底向外侧扣,约45/min,持续7min。
研究组: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家属讲解排痰需要注意的问题,鼓励积极配合排痰。安排专业人员操作排痰设备,护理人员结合患者耐受性和身体情况调整叩击频率,通常20--30w/s。引导患者适宜体位,身体前倾,让胸廓容积扩大,护理人员帮助叩击,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引导患者振动排痰,促进痰液排出。咳痰时,注意振动和叩击融合,禁止随意移动,防止肠胃和心脏振动。与此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叩击。
1.3评价指标
(1)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2)运用SF-36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乐观情绪。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22.00统计学软件显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此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组间对此使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较护理前,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93.46±2.15、82.94±3.44)优于对照组(80.36±4.20、55.41±3.16)(P<0.05),详见表1。
![](/userUpload/69(996).png)
3讨论
慢阻肺是危及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易发作特征。当痰液停滞于呼吸道不能排除就会危及生命安全、诱发肺炎。因此,慢阻肺治疗时要重视排痰护理,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维持呼吸道顺畅,改善肺功能。常规人工扣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能排除部分痰液[3-5]。而且人工扣背的方式难以掌握叩击力度和频率,叩击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中,研究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有效解决了人工扣背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穿透性且叩击力度适中,能够结合患者情况调整叩击频率、力度,有利于痰液完全排出且患者痛苦小,效果显著,节约了部分人力资源。此外,振动排痰可以预防肺不张、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而且不受患者体位影响,患者不易疲劳,耐受性好,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疲劳、平滑肌痉挛现象,预后效果理想。因此,我们认为:振动排痰护理干预有利于慢阻肺患者顺利排痰,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综合分析,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应用中反响良好,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康芳,吴爱芬.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1):65-66.
[2]王亚坤.振动排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排痰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41.
[3]李正娟.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2):324-325.
[4]董小芬,贾国庆,吴秋艳,等.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2-3.
[5]刘新.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