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龄文 蒋继红 李鸿梅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急诊科室中的急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实施护理方案的效果和价值。采用的方法:在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全部转运危重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根据实验患者转运期间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在转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在患者成功转运率方面,研究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同样由于对照组,两项数据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急诊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转运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也能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以增强,有效避免各类医患问题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为了有效提升急诊科患者安全转运率,本次研究便以我院90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危重症患者在转运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得到了相应的结论,以下将对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全部转运危重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根据实验患者转运期间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集中在3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1±5.35)岁;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集中在33-69岁,平均年龄(63.00±6.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在本次实验中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的是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主要干预内容为:(1)转运前。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具有除颤功能的监护仪、包含急救药品和简易呼吸气囊等物品的急救箱等。急诊科室医师要对患者是否可以完成转运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这一项评估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转运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发生率,最大可能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评估结果不理想,转运的安全性不高,那么便要放弃转运计划;如果评估结果符合转运的标准,那便要事先做好各项转运的准备,比如确定患者生命体征的状态,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只有呼吸道保持通畅,才能对患者进行吸氧,同时要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进行转运。另外,在转运前应当提前告知患者家属,让家属参与到转运的过程中来,让患者的情绪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从而让转运工作更加顺利。(2)转运中。在转运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路线的畅通无阻,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时时关注,加强各方面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的面色、呼吸等状态加以细致的观察,这是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体现。另外,转运期间要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保证给药途径的通畅。控制震荡的幅度,保持患者头部的高度,如果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的症状,要对其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干预。为了防止患者坠床,可以在适当的状态下,为患者给予约束带的干预措施。另外,给予患者治疗的仪器设备,在转运时也要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3)转运后。患者转运到相应科室以后,护理人员要再次全面细致的确认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生命状态良好,医护人员便可交班签字,转运顺利完成;如果患者需要引流或者吸氧等,便要在第一时间为其进行吸氧干预,并做进一步专业化的治疗处理,不管转运是否顺利,都应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的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转运情况包括:成功转运、护理纠纷、意外事件、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情况,在各方面运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userUpload/89(640).png)
3.讨论
一般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病情不仅严重而且还非常复杂,在经过急诊科医师的应急诊断治疗后,需要及时转运到相应的科室再次接受更加专业化的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虽然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时间不长,如果在此期间患者没有得到正确妥善的护理,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现不良后果,致使病情急剧恶化,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还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性,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在患者成功转运率方面,研究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同样由于对照组,两项数据的对比差异较大(P<0.05)。
总而言之,急诊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转运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也能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以增强,有效避免各类医患问题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素燕,刘江岚,卢振环.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05):374-377.
[2]郑若菲,金爽,林羽,简钢仁,叶诚栋.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2):79-82.
[3]辛键,辛美蓉,赖晓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5):1397-1399.
[4]王媛,刘娣.集束化护理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