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周群育
[导读] :观察在门诊护理中开展护患沟通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
        周群育  
        江苏省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江苏省 镇江市   2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门诊护理中开展护患沟通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在2019.8~2020.8时间段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8例,依据不同门诊护理方法实施分组观察,均分例数,分别实施传统门诊护理、传统护理+护患沟通的病例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2种门诊护理方法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由于门诊护理方法不同,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也有所差异,尤其表现在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护理总满意度提升明显,心理状态评分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开展护患沟通可达到满意的护理目标,可促进护理质量提升,建议推广。
        【关键词】门诊;护患沟通;护理;满意度

        在医院中门诊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室,每日所接受的患者人数较多,且呈现较大的流动性,作为重要的诊疗部门,使得门诊护理工作极为繁重,也极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会导致护患纠纷发生[1]。伴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患者开展科学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护患沟通在降低护患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门诊护理却缺乏护患沟通,使得门诊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主要对护患沟通的开展价值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选择在2019.8~2020.8时间段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8例,依据不同门诊护理方法实施分组观察,均分例数(n=44),病例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基本情况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5、19(例),(45.28±3.47)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平均值,以28~78岁为该组病例年龄范围;实验组基本情况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7、17(例),(46.15±3.50)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平均值,以26~77岁为该组病例年龄范围,统计学处理2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性无(P>0.05),2组可实现比较。
1.2方法
        传统门诊护理开展于对照组患者中,遵医嘱实施护理操作,配合医生诊疗等。实验组与此同时开展护患沟通,具体方法为:(1)沟通时间要找准,因为患者呈现不同的疾病类型,也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所以,要对合理时间进行选择,积极与患者沟通,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主诉进行认真聆听,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存在问题进行充分了解,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建议,予以患者心理支持。
(2)对患者隐私保持尊重的态度,在门诊护理中,患者比较重视隐私权和话语权,基于这一点,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实施沟通时,不要随意将患者打断,对患者隐私要尊重,防止不信任感发生。(3)依据患者户口需求,对患者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贴心、耐心、细心,尽可能考虑周全,在与患者沟通时,要用文明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体贴、同情、理解和尊重,让患者体会到来自护理人员的温暖,强化护患沟通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利用医院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三项,总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利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数与心理状态呈反比,即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软件
        本研究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为SPSS23.0软件包,t、X2为分别为数据中计量、计数的检验形式,以P<0.05为统计学判断存在意义的标准,表明差异性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不满意1例,基本满意10例,非常满意33例,总满意度97.73%;对照组患者不满意10例,基本满意13例,非常满意21例,总满意度77.27%;统计学计算,X2=8.4156,P<0.05,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总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
2.2 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护理前,实验组SAS评分为(62.55±2.10)分,SDS评分评分为(60.85±5.10)分,对照组实验组SAS评分为(62.50±2.25)分,SDS评分评分为(60.10±4.90)分,t=0.1078、0.7034,P>0.05;
   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为(31.30±3.50)分,SDS评分评分为(33.25±4.25)分,对照组实验组SAS评分为(44.08±4.25)分,SDS评分评分为(45.25±4.80)分,t=15.3974、12.4158,P<0.05;2组患者在护理之前心理状态两项评分比较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而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护理之后实验组病例心理状态两项评分均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
3 讨论
        门诊的患者一般呈现较杂的疾病类型,较大的人流量,护理工作任务重,因此为护理工作难度较大[2]。伴随近些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门诊护理过程中要强化护患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和理解。面对疾病和治疗,患者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通过护患沟通技巧,将患者不良情绪消除,避免由于情绪失控,导致护患矛盾产生,不但影响诊疗,而且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患沟通的开展患者护理满意度(97.73%)提升明显,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改善明显,护理效果确切,护患沟通的开展价值较高,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门诊护理中开展护患沟通可达到满意的护理目标,可促进护理质量提升,对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而且可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敏.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20, 10(3):147.
[2]刘君英, 陈丹. 良好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11):184-185.
[3]沈惠仙, 李任平. 人文关怀模式下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8):1153-1154.
[4]周晓炯. 良好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患者满意度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6):168.
[5]马养娣. 良好护患沟通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 2019, 14(4):9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