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娇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对的效果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及时开展介入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综合康复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后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开展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突出,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康复护理
冠心病是临床多见、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群体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低龄化趋势[1]。冠心病的病情发展较为隐匿[2]、心功能恶化会逐渐出现心衰、心梗的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本次研究分析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对的效果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5±3.1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3.45±1.20)年。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6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7±3.1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3.56±1.2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后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符合手术指征、均择机开展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前超声检查确定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表示配合。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管钙化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患者;患者意识不清晰、无法开展量表调查;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样本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体位护理、生活指导、健康指导等内容,积极向患者讲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理、危害性,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研究组施行综合康复护理,如下: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整体评估,大致了解患者的全身血液健康状况,把握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题为护理,防止出现术中压迫不利于静脉血液循环。在患者术后3小时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肢体颜色、皮肤表面温度等,4-6小时做好关节制动,帮助患者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术后6小时拆除压迫器,保障静脉回流。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皮肤清洁和会阴清洁,帮助患者反复屈伸踝关节、膝关节,根据患者的肢体状况可以适当开展充气加压治疗,加快深静脉血流速度。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再次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并做好相关延续性指导,提高患者好的自护能力,预防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和预后生活质量得出结果[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对比
表1可见,研究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综合康复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对比
![](/userUpload/12(8738).png)
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生活质量评分为(65.42±3.64)分,研究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综合康复护理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生活质量评分为(87.08±3.23)分,经过t检验计算可见,t=28.150、p=0.0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多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等方法对症质量冠心病[6],效果相对突出。其中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小、痛苦小、恢复速度快等特点[7],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受到操作的限制,可能会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8]、进而引发血小板聚集、出现血栓等并发症[9]。做好临床护理进行预防十分重要[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综合康复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后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开展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十分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慧,何莉.综合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17-118.
[2]赵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36-137.
[3]梁婷,陈晓丹.综合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6):92-94,145.
[4]马艳,张艳玲,刘娟, 等.综合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5):861-862.
[5]刘伊莎.综合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06-107.
[6]陈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连续性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9):1146-1147.
[7]关德娟,李春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25-29.
[8]阿依努尔·居马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40):276.
[9]邱杰.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7,25(6):565-567.
[10]董莉.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栓预见性护理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3):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