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坤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
【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防治措施。方法: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时段中,抽取80例麻醉复苏室患者参与研究,依照其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并依照其实施防治方法。实验组采取针对性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比较PACU停留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实验组数据相比,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制定相应放置措施,将恢复时间缩短,具有较高安全性,控制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防治措施
麻醉复苏室属于手术患者在术后送至到病房前的中转站,全身麻醉患者需进入麻醉复苏室[1]。在术后停止麻醉药物至完全清醒时间,因手术干扰、残留麻醉药物,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为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证,全麻手术和特殊病人在术后需送至麻醉复苏室治疗,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时间[2]。
1.一般数据与方法
1.1一般数据
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时段中,抽取80例麻醉复苏室患者参与研究,依照其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6例和14例,年龄介于26~56岁,中位年龄为(41.35±5.12)岁;参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介于25~56岁,中位年龄为(41.56±5.24)岁;在统计学软件中录入相关资料,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并依照其实施防治方法。疼痛:主要因手术创伤造成,术中发生焦虑情绪,少数患者常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循环不稳定:术后高血压常见,因患者存在高血压基本疾病,术前血压控制效果不佳,手术尿潴留、疼痛、导管刺激等,使机体血容量受影响。恶心呕吐:手术时间长短、手术类型等影响,如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妇产科手术等。术中麻醉药物影响,极易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低体温、寒颤:低体温可发生寒颤情况,术后实施保暖,其低体温情况得到明显缓解。低体温主要因手术时间较长,长时间暴露、创面较大等造成。谵妄、躁动:如术中肌松药物、吸入药物残留,受刺激(尿管、气管导管、疼痛等)影响,发生躁动情况。苏醒延迟:因手术时间长、高龄人员、营养不良、创伤大等极易发生苏醒延迟。
参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实验组采取针对性干预,主要措施为:(1)为患者营造光线充足、隔音良好、恒温恒湿的环境,复苏室需存在完善设备,主要包含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呼吸机、人工呼吸球囊等。
当患者进入复苏室后,吸入氧气,连接多功能监护仪,防止多种引流管、输液装置,检测和记录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依照实际情况控制输血速度、输液速度。对患者的睫毛反射、呼吸、瞳孔等变化予以关注,如呼吸速度减缓有利于苏醒。(2)对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血容量不足、残余麻药等会发生低血压,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严格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患者的体温得到维持,如患者体温降低,需第一时间实施升温干预。使用空气加热器、变温毯、保温被等保暖,覆盖全身,并穿着棉裤和棉被,消毒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有利于机体大面积暴露,对相关输液输血量和排液量进行详细记录。(3)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开放呼吸道,将口腔分泌物、呕吐物业清除。发生鼾声后,需使用鼻咽通气导管,正压通气,使症状得到缓解。(4)如患者在麻醉恢复中出现兴奋、意识迷糊等,其安全隐患较多。如患者苏醒缓慢,需重视脑缺氧、低血糖等疾病,及时更换体位。
1.3判定指标
比较PACU停留时间、并发症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呈现为(%)率,作卡方计算;计量资料呈现为(均数±标准差),作t计算;如结果显示存在差异性,证实p<0.05。
2.结果
2.1比较PACU停留时间
实验组PACU停留时间为(1.35±0.38)h,参照组PACU停留时间为(2.85±0.54)h,比较t值=14.3673,p值=0.0000。
2.2对比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疼痛患者1例,恶心呕吐患者1例,发生率为5.00%(2/40);参照组:疼痛患者3例,恶心呕吐患者2例,躁动患者3例,低体温患者2例,发生率为25.00%(10/40);比较卡方值=6.2745,p值=0.0122。
3.讨论
全麻手术后患者需进入麻醉复苏室,当患者意识清醒后进入病房中,全麻手术人员存在多种并发症,如低体温、躁动等[3]。因此组重视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基础指标(心率、血压、意识状态、脉搏)予以密切关注,与麻醉医师进行有效交谈,使麻醉安全得到保证[4]。全麻对上呼吸道实施刺激,极易发生并发症,需对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性予以重视,有利于患者复苏。对患者盖好被子、对注射液加温,重视保暖措施。使患者机体维持稳定状态,避免发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5]。
综上所述,对麻醉复苏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制定相应放置措施,将恢复时间缩短,具有较高安全性,控制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吴馀,李传波.麻醉复苏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6):21-22.
[2]范晓勇,郭明琴,李香玲.术后麻醉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52-153.
[3]李树新.麻醉恢复室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14-114.
[4]王春莉.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的安全监测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6):260,269.
[5]周吉.颈椎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探析[J].饮食保健,2020,7(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