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会
北京亚运村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北京10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取其中记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其中2018年2月-2019年8月未使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将其视为参照组。2019年9月至研究结束采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将其视为研究组。统计不同控制方法实施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报告发出时间和有效控制时间等,同时随机抽取100名民众,调查其对两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4.08±1.01)h是研究组报告发出时间相对于(7.27±1.65)h较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控制时间为(22.11±3.94)h与参照组(30.31±4.61)h相比较短,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缩短控制时间,提高控制质量和效率,对民众满意度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质量控制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作用
引言:可能对民众健康造成影响的相关事件,或已经对民众健康造成影响的相关事件,如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等突发性事件,均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对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对于此类事件,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并积极处理,以此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性。就理化检验而言,其是明确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的重要方法,事件处理的措施和效果受到检验准确性和效率的直接应影响[2]。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进行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录的相关事件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根据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2组,并进行对比研究,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疾控防治中心记录的70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其中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设为参照组(未使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2019年9月-2021年2月设为研究组(使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1.2方法
采用常规理化检验管理进行参照组的管理,即检验人员对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后,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情况,并根据自身经验选择相关设备、药物进行检验。研究组则使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完善制度,并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对科室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规范进行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标准,明确奖惩制度。之后,积极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其对检测方法的掌握,并熟练地掌握各注意事项[3]。(2)明确应急预案。对相关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对以往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理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案,并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保证预案制定的全面性。(3)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验,保证其在应用期间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对药品和试剂定期检查,保证其在应用期间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实施后,记录两组对公共卫生处理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报告发出时间和有效控制时间,同时统计民众对事件处理的满意度。(1)报告发出时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从而样本采集到报告发出的时间。(2)有效控制时间:公共卫生突出事件的相关报告发出后至得到有效控制的所用时间。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100名民众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评价民众对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进行评价,非常满意处于(90分以上),基本满意处于(80-89分),不满意处于(79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人数,将计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2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情况
研究组接受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后,报告发出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控制的参照组{(4.08±1.01)h比(7.27±1.65)h};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时间短于参照组{(22.11±3.94)h比(30.31±4.61)h};以上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的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民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进行100名民众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同一组民众对实施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研究组,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62例、30例、8例,总满意例数92例,总满意度为(92.0%);100名民众对参照组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52例、24例、24例,总满意例数76例,总满意度为(76.0%);相比之下前者优势十分明显,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用(P<0.05,X2=6.157)表示。
3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发生后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还限制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危害性。因此,为了保证民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当遇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积极且迅速地进行控制,将此类事件的范围尽可能缩到最小,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4]。就理化检验而言,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事件原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指导,在事件的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5]。同时想要快速地对公共事件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保证理化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在短时间内突破,从而为疾病防治中心提供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控制效果。由此可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用理化检验,并加强其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针对本市疾控防治中心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展开探索,研究显示。在未实施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前,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样的分析,主要根据检测人员的经验和习惯的检验方法完成,该方法主动性较低,不仅消耗的时间较长,而且在获取样本后会花费较大的时间进行分析,同时在检验的过程中,对相关药品及设备也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准备,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报告的发出时间,还是事件处理时间均会有所延误,同时还会降低民众满意度[6]。所以,要加强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于2019年9月至本次研究结束,进行了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结合相关制度制定紧急预案,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实验室时刻进行检验准备。这样一来,在样本获取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测获得报告,并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案提供指导,一方面加强了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缩短了报告发出时间和事件处理时间,提高了防控效果。结果显示,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应用后,其效果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能有效地促进控制效果提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在今后防控中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珊,许士池,张富敏,田青,赵兵兵.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 检验检疫学刊,2019,29(02):126-127.
[2]韩越,俞文文. 理化检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77-278.
[3]覃双桥.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意义[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7):95-97.
[4]马照中. 简析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8):3-4.
[5]罗太友. 探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137-6138.
[6]于泳.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