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学术交流新模式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马佳
[导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传统现场会议形式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会议被迫按下暂停键。
        马佳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北京   100005
        摘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传统现场会议形式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会议被迫按下暂停键。由此,自2020年7月始,作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医学学术团体之一的北京医学会开始了新模式的尝试与创新,尝试把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由现场会议转变为线上会议、现场线上相结合会议等形式,保证了北京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的开展,为北京乃至全国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新模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该文从交流形式转变带来的利与弊方面分析了疫情影响下医学学术交流的新模式。
        关键词:医学会 医学交流 线上会议 利与弊
        北京医学会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医学学术团体之一,是北京地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汇集的学术平台,承担着组织医学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科普宣传、医疗事故鉴定、编辑出版刊物、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多项工作,它为提高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北京医学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医学会自1922年成立以来,所属优秀专科分会(目前专科分会数量已达到110个)每年举办学术年会一次、学术讲座四次、还有各类学术论坛等多种类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均达到600余场,可以说是北京地区医学学术交流的最大学术平台。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北京市对于学术会议的举办及参会人数做出了严格的规定。1-6月,北京医学会的主营业务,常年坚持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医学学术交流工作停滞不前,面临搁浅。如何突破困局,是摆在每一个医学会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经过3个月紧张的策划、筹备,自2020年7月始,北京医学会开始了新模式的尝试与创新,尝试把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由传统现场会议转变为线上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会议的形式,保证了北京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020年北京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共完成学术活动589场次,以较大规模学术年会及论坛为例,其中,共召开63场学术年会,累计达111.5768万余人次的专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参加会议。交流专题报告、讲座、论文、壁报展示、病例讨论等共3214篇。共举办58场论坛(包括研讨会、沙龙、培训班及青年学术论坛和地区性学术会议)。累计达1931.8万余人次专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参加会议。
        121场会议中,传统现场会议3场,约占2.47%,线上会议69场,约占57%,现场线上相结合会议49场,约占40。4%。由此可见,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北京医学会举办的年会、论坛(包括研讨会、沙龙、培训班及青年学术论坛和地区性学术会议)以线上会议形式为主,现场与线上会议相结合形式为辅。这是自1922年成立以来,首次突破以传统现场会议,或个别现场会议同步直播形式这一固有模式,是学术交流形式的重要转变和突破。
        通过对以上会议进行调研,现场会议,线上会议或线上与现场相结合会议,各有特点、利弊。线上会议的优点在于,第一,扩大了会议参会群体,线上会议只要流量能够保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参会都可以得到满足,这是传统现场会议无法达到的传播效果。第二,符合绿色办会理念,据报道:有学者利用碳足迹测算了一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碳排放量(仅仅是往返航班的碳排放量)为360kg,并估计全球每年因为参加学术会议的差旅,而产生的大量的碳排放,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全球变暖。所以,在线的学术会议的节能环保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第三,符合节俭办会的要求,线上会议节省了大量资金,场地租金、参会人员住宿、交通、餐饮、场地搭建等费用都大规模缩减。第四,线上会议直播给参会代表更多的选择,传统现场会议经常几个会场同步演讲,使得参会者选择余地很小,顾此失彼。而线上会议无论实时跳转到各会场或者在会后观看回放都能实现,扩大了会议传播效果。第五,利于文章出版的时效。

如果会议延期举行,已录用文章的作者无法按期对论文进行宣讲,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议论文的出版时间,这对于硕博研究生毕业以及需要论文评职称的与会者而言,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线上会议的缺点在于,第一,线上的虚拟会议无法实现与会者的面对面交流。在线上的虚拟会议中,与会者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参加学会会议的“氛围”,特别是对于刚踏入科研路上的硕博研究生而言,无法深刻地感受到参加学术会议的意义。第二,与会者无法进行深入地沟通以及相互认识并建立联系。第三,不利于学术会议品质的保证,因为线上会议成本低,很多没有资质的伪学术组织或企业举办的学术会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类会议充斥,乱象环生,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寻租,使得受众不能分辨,鱼龙混杂,更谈不上精品会议。第四,线上会议因为它的参会地点灵活,可以是在办公室参会、甚至可以居家参会,不利于参会人认真学习交流,很多事对其干扰,难免流于形式。第五,网络不稳定导致的信号中断或不连贯,使参会体验不好。
    以北京医学会举办的某线上形式年会为例,为使得参会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把传统现场会议的一天10个专业会场同步举办,改为线上5天,每天两个会场举办。传统现场会议时人流高峰为1500人左右,每个会场听众约为80-100人,而线上参会数据非常惊人,5天的会议参会人次达到71万人次,访客人数5万余人次,注册人数8000余人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2277人,这一系列数据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单纯从数据看71万人次的参会人数确实远远高于1500人,但实际上同时在线人数才反应出更加真实的数据,可以说尽管参会人数众多,但很多人都是在不停进出会议直播间,真正长时间在线的听众,又是否是一直认真收看,没有别的事情中断?
        同时,这场会议的对线上模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包括:参与便捷度、收看效果是否连贯、注册是否便捷、留言提问是否被回复、是否看到直播前广告、讲者是否仪表得体、更愿意参与现场会议还是线上会议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约89%的参会人员认为参与便捷度高;约43.5%的参会人员认为收看效果连贯;约37.2%的参会人员认为注册便捷;约15%的留言提问被回复;约31%的参会代表看到直播前广告;70.4%的参会代表认为讲者仪表得体、51.9%的参会代表选择更愿意参与线上会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线上会议各有利弊,所以不同的人会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我们从参加学术会议的意义来看,参加学术会议的最重要的是与同行进行交流、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行知道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进而建立联系,为以后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尽管这次疫情,可能会重塑许多产业及行业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传统的学术会议举办形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到影响。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线下会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被线上会议所取代。然而无论如何,线上会议仍然是未来学术会议发展的趋势,在从传统线场下会议向虚拟的线上会议转型过程中,“线上+现场”的会议模式将会成为重要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琜教学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谭红梅,马爱英,高照波.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5,,11(13):2-3
        [3]王冬梅,腊晓琳,徐新芳.妇产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革前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1(13):128-129
        [4]李萍;陈俊国;;浅析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5]潘兴寿;黄照河;蓝景生;;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6]王倩;董方南;肖博雅;王启瑞;李欣;蔡红兵;;医学本科生基础课阶段开展转化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