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东,何思,汪治勇
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市 300300
摘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是通过设定质量控制目标后,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来达到提高及保障急诊医疗质量的目的。由于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壮大,日常医疗服务中的医院急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公共性医疗卫生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时,急诊科的快速反应、应急应变能力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急诊医疗管理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导致我国急诊医疗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思想上重视不够、程序制度有短板、标准建设难统一 、人才资源极匮乏等现实问题,导致了我国急诊医疗管理成效和质量不高,制度和标准不统一,不完善等共性问题的普遍出现。本文针对我国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地寻找解决问题根源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急诊医疗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急诊医疗;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1 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1.1思想上重视不够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的有关领导及管理负责人对急诊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认识不足,对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重大意义和地位认识不深入,认为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面。从而导致在急诊医疗制度、急诊医疗设备、急诊医疗人员培养方面均未得到发展和提高,急诊人员培训讲座没有经常得到组织召开,急诊医疗设备没有经常得到更换更新,所以急诊医疗质量没有得到提高也就不难理解了。二是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很多医院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目的,将大部分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专业科室的发展中去,对专业科室的偏爱和倾斜程度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医院在急诊科室的发展中投入不足,甚至没有,目前很多急诊科室的资源配置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这一供求矛盾长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当前部分急诊科室医疗事故频发的原因也在于基础设备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导致的。
1.2程序制度有短板
一是制度不全导致运行不畅。现在使用的急诊医疗程序及制度由于年代久远、内容和形式陈旧不符合现实情况、内容不完整漏洞较多、内容不具体、指导性不强等原因,从而导致现行的急诊医疗程序及制度不能很好满足现代急诊医疗管理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有关急诊医疗工作人员常常在工作中出现无章可循或者有章不循,工作人员之间工作沟通不顺畅、看病就诊不认真不负责,遇到疑难杂症时相互推诿扯皮,导致急诊医疗质量得不到提升;二是程序不畅导致反应迟缓。急诊病人尤其是重病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是短时间内得到最好最有效的治疗,这就给急诊医疗提出了一个时效性要高、应急性要快的硬性要求。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且合理的运行程序,假若没有一个完善和顺畅的应急程序就会使部分危重病救治不能有效及时开展。另外由于部分患者牵扯到多个系统多个科室的综合疾病,在没有明确主要病因收治患者时,若没有完善的医疗程序的话难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患者在急诊室越来越多,大大影响医患关系。
1.3标准建设未统一
过去,不同地方不同地区的急诊科仅有急诊室,从事急诊工作的人员由各专科医生轮班负责担任。后来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同、不平衡,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建立了多种急诊模式。但是现在还有部分二级以上的医院保留原来的急诊科仅有急诊诊室的模式,其他发达地区的大型医院却建成了由急诊室~抢救室一观察室一EICU组成的急诊一体化序贯治疗单元一1。这就导致了各地区各医院的急诊医疗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模式的情况发生,使各地区各医院的急诊医疗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济,影响我国整体急诊医疗的质量和水平。
1.4人才资源极匮乏
目前我国急诊医疗的现实是在急诊医疗行业缺乏许多高端的技术人才,各医院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除了少量急诊医学专业医生外,大多数是由其他专科医生轮转或借调过来。主要原因是有关行政领导及医院领导对急诊医疗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人员和人力提供不到位,对急诊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待遇薪资保障不到位、提供发展晋升机会少,从而导致急诊科人才资源匮乏。
另外由于急诊科医生工作时间忙,得到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从而也会导致从事急诊医疗的人才资源匮乏,从事急诊医疗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医疗知识和技能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2 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解决措施
2.1在思想重视上下决心,全面做好人力物力保障
一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的有关领导及负责人必须带好头、做好表率,深刻认识到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从思想抓起、从源头解决,加大对急诊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通过积极配套完善急诊医疗的设施设备,提高有关医务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加强有关人员培养和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我国整体急诊医疗质量水平;二是从事急诊医疗的有关医务工作者也要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充分认识到急诊医疗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将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水平,做好患者服务作为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切实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业务水平,坚守职责和岗位,提高工作责任心,深入诠释白衣天使的含义,做人民满意、患者放心的一名优秀医生。
2.2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全面完善优化规章流程
医院在急诊急救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急诊急救的危及性、突发性、时效性的问题。为保证在医疗实施过程中纰漏和差错的出现,拥有一套符合实际且全面的管理程序和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医院必须要为急诊管理工作提供的,以便高效高水平地开展急诊急救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急诊急救在各个方面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相互协调配合运行。在确立有关程序制度后,为保证有关程序制度得到规范高效地实施,还需要明确专人进行监督监管,对有关违规、违章行为人进行劝解和惩罚,确保急诊急救工作中无违规行事的案例发生,保障急诊治疗质量得到提高。
2.3在标准建设上下力度,全面制定一套统一标准
近年来,随着医院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科也从急诊室扩建为现在大型医院的急诊中心。目前,二级医院宜采取急诊室—抢救室一留观室或急诊病区的模式,三级综合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宜采取急诊室—抢救室一留观室或急诊病区一EIcu一体化急诊序贯治疗单元。这种模式今后将成为急诊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为急诊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医疗救助提供了最好的模式。所以,有关部门和领导应积极组织专家实地调研本地区关于急诊医疗的相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急诊医疗建设模式,将其纳入医院有关硬性指标进行考核,以便更快更好制定出统一且实用的的急诊质量控制指标。
2.4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力,全力建优一支强大队伍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医生需要具有较全面急诊医学知识。但是由于急诊工作紧急无特定时间等原因,急诊科医生自主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时间与机会要远远低于其他各科医生,所以对急诊医生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急诊科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规范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的配比和编制,在职称晋升、待遇、科研申报等方面向急诊科医生有所倾斜,有利于建立一支优秀的急诊队伍,促进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设置急诊病区和EICU是急诊科医生提高实践和诊治水平的有效场所,这能够为急诊科医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总之,留住并培养人才,有助于医院全力建优一支强大急诊医疗队伍,全面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3 结语
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院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部门。一所医院综合医疗技术水平以和质量管理水平能够通过急诊急救的医疗质量直接体现,同时一所医院的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也会让一所医院的地位、声誉与市场竞争力在社会中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医院的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在整个医院的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现实问题是,我国的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很难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所以要进行急诊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才能全面提高急诊医疗质量的水平。这就需要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有关领导改变思路,创新做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培养人才高端人才,配备高新设备,多渠道,多方法,多举措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柯蕾 严光.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2]陈新 刘洋伯 丁程奕 陈敏.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年 7月 A 第 7 卷第 1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