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刘玲,张龙贵
[导读] 目的 关于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刘玲,张龙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目的 关于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方法 抽取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该社区进行社区预防接种的5000例儿童资料,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进行讨论问题及应对策略。结果 发现在资料当中存在部分儿童出现未按规定时间接种、接种前的准备不充足、接种后立即离开、接种后的饮食睡眠不规律以及接种后出现过敏症状,冷链室面积太小等问题。结论 对于预防接种中的常见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合理应对,尽量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正确指导儿童及家长正确的接种后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预防接种是儿童时期为其预防各种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帮助保护儿童免于其疾病的困扰。但在社区预防接种运行过程中仍然伴随这些问题,为了更好找出应对预防接种中出现的问题,对本社区2019年6月-2019年12月进行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5000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该社区进行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5000例资料,其中男性3446例,女性1554例,年龄在1月~15岁,平均年龄在(6.28±2.47)岁。
        1.2方法 在该社区成立专门的预防接种小组,对搜集来的儿童资料进行统计、排列、处理,对于接种的环境,接种时间以及接种后儿童的状态重点的去搜集,并分析对其发生结果以及处理应对手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定性数据组进行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Logtisic线性分析,并且检验水准采用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资料当中存在部分儿童出现未按规定时间接种、接种前的准备不充足、接种后立即离开、接种后的饮食睡眠不规律以及接种后出现过敏症状,冷链室面积太小等问题,数据统计详见表1.

        3讨论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预防接种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1)儿童未按规定时间接种:由于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导致工作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容易在搬迁过程中发生遗漏接种;此外由于学校有时会需要收预防接种本来登记,导致儿童因证件的缺失造成不能按时去接种;此外,家长们有些依赖“育苗通app”来帮助记忆儿童的接种时间,但由于软件的更新等原因,会造成家长无法接受到消息而导致遗漏接种。(2)接种前的准备不充足:由于一些疫苗需要儿童空腹注射,而由于家长疏忽而早上进食;到接种处却发现接种本并未带来;以及对于儿童的皮肤清理不干净[1]。(3)接种后立即离开:由于接种后需要儿童留置30min来观察是否出现异样反应,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长在接种后就立即带着儿童离开,导致儿童出现异常不能够及时的对症处理。(4)接种后的饮食睡眠不规律:在儿童接种疫苗过后由于剧烈运动导致休息时间不足以及进食油炸食品可能会引起异样反应[2]。(5)接种后出现过敏症状:尤其是婴儿接种后由于长时间的抱着,导致接种部位弯曲、血液流通不畅,会导致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6)冷链室面积太小: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冷链室面积过小,可能会影响到冷链设备的散热;定期查计免冷链的运行情况避免出现意外导致任何环节冷链断裂现象[3]。
        对于上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积极的采取相应对此,避免事件的发生,具体操作为:(1)营造一种良好的就诊氛围:在接种当天由于接种人员较多,但工作人员可能人手不够,因此可以在这天前先召集一批志愿者,合理安排工作,维持现场的秩序,使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下去;由于接种人员都是儿童,因此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态度要和蔼,避免惊吓到小朋友,在接种等待区可放置一些童话卡通类书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环境中,避免过度恐慌。(2)加强疫苗的核对:对于要注射的疫苗要加强把控,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对于疫苗的采购、运输、储藏要加强监管,保证疫苗是有效的、无污染的。(3)多好接种前的消毒准备:做好消毒灭活工作[4]。了解疫苗禁忌证,接种前需详细询问儿童及家长有无过敏史,对于注射过的针头应集中处理,避免误伤。(4)做好建档服务工作:对社区里的家长要做好宣传工作,要仔细认真的处理第一次来接种建档的家属,避免出现失误,并发放宣传手册,普及相关知识,明白接种的意义,做好登记,并且可以利用手机软件等来帮助提醒家长接种日期,避免出现遗漏;对于外来人员要积极做好普查工作,为做好接种检查工作。(5)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避免出现血液不流通而出现异样反应[5]。(6)做好接种后的宣传工作:对于接种后的儿童应要求家长带着儿童留置30min,观察情况,并说明原因;并交代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儿童出现异常。
        综上所述,对于预防接种中的常见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合理应对,尽量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正确指导儿童及家长正确的接种后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凡.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18-20.
[2]梁海英.在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妈妈班”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6):164-166.
[3]曾祥敏,桂千红,朱晓佩.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213.
[4]韩美玲.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200+206.
[5]张桂香.社区预防接种常见问题及对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1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