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沙峪地区不同户籍孕产妇保健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金丽丽
[导读] 目的 对后沙峪地区2020年分娩的本市户籍与流动户籍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金丽丽
        后沙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 101318
        【摘要】目的 对后沙峪地区2020年分娩的本市户籍与流动户籍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此文调查的资料是2020年在后沙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并在本市分娩的产妇数,采取回顾性研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动孕产妇高危发生、规范产前检查、早孕建册率与本市孕产妇相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流动孕产妇高危因素除高龄、瘢痕子宫外,BMI、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与本市孕产妇相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流动户籍孕产妇健康管理,指导规范建档、产检,分析其高危因素,为提高当地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动人口、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大规模的出现,如何满足其卫生服务需求,这就需要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有效管理模式,其中保障流动孕产妇已成为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在提高他们的孕期保健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卫生等各部门配合完成。本研究对2020年分娩的336例北京市户籍与473例流动户籍产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从北京市妇幼二期保健系统中提取的2020年分娩的本市户籍产妇336例,早孕建册310例、高危管理275例、规范产前检查334例;流动产妇473例、早孕建册414例,高危管理411例,规范产前检查460例。
        经对北京市妇幼二期保健系统2020年分娩的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后沙峪地区孕期危险因素排名前五位依次为:BMI值(占31.4%)、瘢痕子宫(占18.9%)、妊娠合并贫血(占18.2%)、高龄孕产妇(占17.7%)、妊娠合并糖尿病(占14.5%)。
        1.1.1本市户籍孕产妇:孕产妇的户籍是北京市户籍。
        1.1.2外嫁京孕产妇:孕产妇为外省市户籍,配偶为本市户籍。本研究将外嫁京孕产妇归并到北京市户籍孕产妇进行分析研究。
        1.1.3流动户籍:孕产妇及其配偶均为外省市户籍。
        1.1.4BMI:是体重指数的英文简称,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过瘦或肥胖的指标。
        1.1.5高龄孕产妇:分娩年龄达35岁及以上的孕产妇。
        1.1.6规范的产前检查:孕妇在孕期产前检查大于或等于5次。
        1.1.7早孕建册:孕妇在孕13周前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
        1.2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2 结果
        2.1孕产期保健情况  流动孕产妇高危发生、规范产前检查、早孕建册率与本市孕产妇相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孕产期高危因素情况 流动孕产妇高危因素除高龄、瘢痕子宫外,BMI、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与本市孕产妇相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3.1统计分析显示,流动户籍孕产妇早孕建册率、规范产检率均低于本市户籍产妇,而高危发生率则高于本市户籍,分析原因可能是:流动孕产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受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影响,缺乏卫生保健意识,对于早孕建册、产检及高危因素筛查等知识不重视、了解过少,未能及时建档和按时产检[1] 。
        3.2统计分析显示,2020年后沙峪地区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前五项中瘢痕子宫、高龄这两项因素本市户籍与流动户籍孕产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BMI值、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这三项因素本市户籍与流动户籍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认为[2]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有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物的、环境的、社会文化的、行为的、卫生保健等。流动人群工作和生活压力相对较大,不能定期做产前检查,妊娠合并症早期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就医[3]。
        4对策
        4.1加强对孕产妇及备孕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孕期保健知识、早孕建档、规范产检的益处,增强其自身保健意识。联合政府计生部门深入社区,开展相关讲座及悬挂条幅宣传等,督促已建档的孕妇按时到分娩医院的孕妇课堂学习相关知识。
        4.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业务能力。为保障社区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可委派社区医生到区妇幼保健院及助产机构深造学习。通过学习交流,使其自身高危初筛水平大幅提高,尤其是提升危急重症的识别能力,为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打好基础。
        4.3加强医生与孕产妇之间的交流。从备孕到产后,这一过程的管理需要医生的耐心与细心。由于后沙峪地区拆迁村庄增加,导致流动孕产妇住所不固定,给孕期管理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孕妇在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时,建档医生记录准确信息,包括家庭现住址、夫妻双方联系电话、微信号等,方便医生与孕妇及时沟通,尤其是微信可以推送相关知识;规范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流动高危孕产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健全院内转诊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高危孕妇需按要求转诊到对应的医院;加强对建档孕产妇的孕期追访,按照北京市要求,正常孕产妇孕期最少追访5次,即孕13周内、孕16-20周、孕21-24周、孕28-36周、孕37-40周,而高危孕产妇则需要增加追访次数;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按照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要求,将孕产妇按照高危因素风险分级管理,尤其是对流动高危孕产妇,针对其特性,制定符合的孕期管理模式。
        4.4制定符合后沙峪地区的孕产妇管理方法。以上数据是关于后沙峪地区本市及流动户籍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情况,为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凌云,张立英,易旻,等,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的过程及细节管理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4900-4902.
[2]沈汝冈,邓小虹,杨惠娟,等.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J].中华管理杂志,2006,11(22):771-772.
[3]孙美农,梁金凤等,不同户籍孕产妇保健质量及分娩结果状况分析[J].中国病案,2009,10(0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