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宇
天津市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社会各界对各基建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市政污水管道是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支撑工程之一,同时也直接关乎城市建设及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因而保证市政污水管道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污水处理;管道施工;问题分析
1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施工方落实不到位
因为进行市政污水管道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所以,必须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相应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方案有序进行,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偏僻地段没有规划出明确的施工方案,在操作环节,施工流程达不到技术要求标准,工作任务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落实,而且为了赶工期,有些工人就采取偷工减料策略,企图蒙混过关,一旦在质检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就需要返工重建,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2污水处理管道施工路线规划不合理
市政污水处理管道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所以选择和运用的施工技术必须要保证科学合理,实现有序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针对偏僻路段规划明确的施工方案,导致实际操作执行的施工流程不符合技术要求标准,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无法实现。存在某些特殊情况,项目施工为了赶工期,很有可能发生偷工减料的错误行为。质检工作会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返工重建会浪费大量资金,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排水管道的路线选择在市政污水管道施工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虽然大部分的市政污水管道施工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排水管道施工理念,但是其中仍然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路线成本问题在整个项目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排水管道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的路线不符合地势客观条件,这导致市政污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对此市政污水排水管道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秉承成本节约思想,还应该选择出最优化的排水管道线路,保证施工实现建设安全。第二,选择的排水管道不符合相关要求。市政污水管道施工任务的进行如果坚持采用传统的施工规范和理念,就很有可能导致污水排水管道施工路线不合理。
2市政污水管道施工的具体措施
2.1位移和(或)变形事故的防治措施
市政污水管道施工中或后期运行中一旦出现明显肉眼可见位移或变形事故,需事故成因而针对性处理。例如主要受到施工环境影响因其不均匀沉降所致位移或变形,下节管道铺设之前即需要检测土壤,保证需安置沟槽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且增强支撑强度。同时,管道施工前,还需严格开展测量放线工作,第一要务是保证测量放线工作的精确性,对比设计方案细致核查各细点信息,且同时清晰标识必要信息,防止对下阶段污水管道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测定轴线,更需多次核实数据。污水管道铺设完毕之后,回填土工作同样需加大监管力度,需保证回填土量及密实度均匀适宜,特别针对两侧回填操作,需尽可能保证全局均匀,控制夯实力度,力求密实度均匀,以避免污水管道受到不不均匀压迫而位移。
2.2做好避水试验,确保管材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管道施工过程应仔细彻底检查防止其中留有建筑垃圾。展开避水试验、为管堵编号,试验结束后,再根据编号逐一拆除,将井盖一一盖好,避免人为垃圾落入井内。针对接口渗水这一问题,应有效缓解砂浆不饱和这一情况。如果是刚性接口,应将管道接口处处理干净,必要情况下要实施凿毛操作。接口处要保持湿润状态,在接口缝隙内填满砂浆,并捣实,裂缝或者是脱落问题需返工处理。
确保管材的质量,并仔细检查管材的合格证等相关资料,检查管材内部是否存在麻面、缺口、裂缝和挖坑问题,坚决舍弃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使用的橡胶密封圈应具备表面光滑、质地紧密特征,保存橡胶的最佳位置是阴凉处,避免橡胶圈遭到暴晒。
2.3二次净化处理污水
经过前三步净化处理的污水,其中的大块悬浮物已经基本处理干净,不过水体还很浑浊,根据国家环保标准,仍不能直排入自然环境中,需要二次净化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经过处理的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但是在距离污水处理厂远等不利情况下,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实现一次净化污水的汇集。建议的做法是在事故现场的附近,依托地势建设简易污水汇集池,将经过一次处理的污水排入其中,集中处置。采集污水汇集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判定污水的水质和所含主要盐分。根据水体酸碱度和所含主要盐分,加入相应的药剂,达到平衡酸碱度和沉淀盐类的效果。污水静置24h后,再次检测水体污染情况,如水体酸碱度仍不达标,则继续根据检测结果添加药剂,直到水体pH值保持在6.5~7.5,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直排要求。使用过滤水泵将净化后的水抽出,排入自然环境或下水道中。污水处理完毕后,集中收集临时污水汇集池中残留的泥沙和盐类沉淀物所形成的污泥,将其转运到城市废渣集中存放点统一处理。在完成污水应急处理后,还需要对事故现场和应急处置点进行环境恢复,完成土方回填、道路修整、植被覆盖、卫生清洁等善后工作,至此,污水应急处理的全部流程完成,实现了抢险排故、污水净化、材料回收和污染物处理,达到了维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4提高污水处理的意识
市政在开展污水处理的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污水处理的意识。市政必须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意识,这是有效展开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污水处理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只有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市政必须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意识,创新污水处理的观念,加大污水处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引进污水处理新工艺和新设备,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给予污水处理足够的重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市政发布的关于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2.5创新运营模式
当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的基本运营模式都是以政府专项拨款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出现申请才会有相应资金的注入。因此,可以将这一运营模式改成市政直接注资的方式,任何想通过污水处理方面得到经济效益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资金的投入,以参股的方式为城市财政支出减轻负担。
3市政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污水处理在全世界都被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因此,将污水处理厂建设在何处,如何充分发挥出污水处理厂的所有作用,才是当前各地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污水处理发展的趋势是更加环保,只有保证环境不受到侵害,才能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已经不能够满足这种大环境的发展,其自身带来的污染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设备选取方面,要采用噪音较小的鼓风设备;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设备搭配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不仅用于污水处理的设施地域,也可以直接成为生活休闲的场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深刻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构建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日益打造的今天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市政污水处理的关注,在深刻认识市政污水处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积极思考如何处理市政污水,旨在能够更好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此同时,施工工期较短,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参照具体施工标准,做好施工结果的检查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来保证整个污水管道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为最终排污管道的质量水平提供良好的保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莉.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发展探索[J].居舍,2020(15):41.
[2]薛成攀.市政污水处理的管道施工及问题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68+171.
[3]周从文.试析市政污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9(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