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教研室 663599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存在低效、无效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效率与阅读水平,是当今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尝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实践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多样作用和功能,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从阅读学习中收获更多经验和知识,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的措施,带领学生感知阅读的乐趣,逐渐提升他们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课文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设备,把小兴安岭的林海美景展现给学生,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让他们领略课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将会更加便利。除此之外,在教学完本课内容以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进行介绍。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将会得到提升,同时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将会有所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优化阅读方式,提升阅读速度
保证学生阅读速度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必要前提,在一节阅读课堂上,学生往往要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成2~3篇左右的相似文章,并理解文章大意。因此,及时优化阅读方式,使学生可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老师可以将以往的朗读优化为默读。大量研究报告显示,默读文章的速度往往比朗读文章要快很多,且两者的阅读效果差距并不大。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针对性地为学生讲授默读的方式与技巧,以此来替代学生以往的朗读方式。以《观潮》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观察方法,课前以观察自然景观为核心,选择阅读资源,要求学生以默读为主,分析出文章的记叙顺序以及特点即可,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其次,将逐句阅读优化为视读。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涵,会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展开阅读,这种方式虽说有效,但消耗的时间较多。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可侧重于引导学生视读文章,简单记忆文章内容之后再进行集群处理,以此来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
三、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发现性阅读思维
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在阅读学习时,需要借助外部信息提供助力,教师不妨利用多种辅学手段进行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阅读机会,让阅读顺利启动。教师设计探索性问题、讲述启迪性故事、展示直观灵动的媒体信息、投放更多相关阅读素材,都能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帮助。
如教学《天窗》,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插图信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这些插图和文本内容比较契合,展开深度观察,这些插图有哪些不同之处,对文本阅读形成的支持力量也不同,看谁发现更多。学生听说插图之间有差异,插图与文本对接有差异,自然要深入学习环节,对插图进行仔细观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找到不同点,建立发现点。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对学生新发现给予更多鼓励。有学生说,天窗应该是正对天空的窗户,有的窗户却不是对天空的。也有学生说,课文中的天窗成为孩子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作者表面写的窗口外的自然景色,其实不然,透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更多外面精彩的世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插图信息进行阅读启示,引导学生展开发现性阅读学习,从学生主动思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媒体调动作用是比较鲜明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个性化,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在课堂导入阶段展开对应设计,以便成功激发学生发现思维,让阅读学习顺利进入更高境界之中。
四、延伸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眼界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尽快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保证他们的阅读量。阅读教学如果仅仅限制在课本上,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一定不理想,只有不断扩展、不断延伸,才能让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且确保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但是要让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完善的小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显然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学生半途而废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榜样。比如,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自己这一周读了什么书、从中得到哪些收获,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各抒己见,并且对课外阅读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得到正向的激励,保证他们阅读的兴趣和长久性。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课外阅读材料必然存在内容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指导者,必须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之前,对该读物进行评估,确保其内容能够轻易地被小学生读懂,否则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以后,学生往往会对古诗文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作者、了解古诗词。此时,教师给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显然是最为合适的,这本书中选取的唐诗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诗词质量上乘的,因而学生在阅读时不必担心价值观等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记录读书笔记。这样一来,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研究必然会深入一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这种精细化阅读策略,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将会十分有帮助。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把握阅读内涵,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时优化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借助外部信息,激发学生发现性阅读思维;延伸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眼界等方面做起,不断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阅读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新忠.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2]刘丽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
[3]程少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