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第五中学,浙江 金华32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阶段让学生了解算法、提升编程能力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但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这一课程时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其原因在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着抽象、枯燥、逻辑思维性强的特点。而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程序设计思路狭窄、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相对较弱。本文基于对目前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对策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选修科目。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还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陷入对程序的死记硬背,缺少对其中实际含义的理解,也就更难以实现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了[1]。“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称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困难大都是受学生的基础条件、学习的重视程度、课程本身的特点等因素影响。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对算法分析的引导、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存在的学习困难
(一)学生基础水平存在差距造成学习困难
每个学生受其成长环境、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存在着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2]。正是这种不可忽视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有着相差较大的情况,使得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难以平衡。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相对熟练地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学习任务,但有一部分学习因之前缺少接触导致的连基础的开关机、打字都不甚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就更加的明显了,有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适当地引导就能自主地完成学生目标,但是有的学生即使在教师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后还是难以对相关知识有着清晰的理解。
(二)对学科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的学习困难
现阶段,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并非高考科目而缺少重视和青睐[3]。学生的潜意识中信息技术课就是可以用来上网、打游戏、学习其他知识的科目。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引导,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并不放在重点位置,家长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正确的理解等等因素都导致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困难重重。
(三)课时长度有限但知识点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本身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相对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这些知识点相对校对且专业性较强,其中包括流程图、常量、变量、标准函数等,繁多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且能熟练运用也导致了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理解程度不高。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而针对某一个算法的详细讲解可能要一到两个课时才能达到让学生理解,而想要学生能自主地动手实践,就需要更多的上机实操,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但是作为一门选学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教学课时就不多,而这其中除去复习等时间真正留给学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时间并不多,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时间也就更加寥寥无几,想要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更加的困难。
二、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困难的解决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分层设计教学任务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和应用一些有趣的小程序、小故事等激发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考虑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降低学习难度,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多地运用到学生对编程的讨论、思考、探究及实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
(二)转变态度,严肃课堂纪律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因为信息技术不在高考科目中就忽视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能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相关知识的重要地位以及掌握和熟练运用其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就要严肃地明确课堂纪律,禁止学生进行与课堂无关的计算机操作,卸载学习使用的计算机中与学习无关的软件等。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环境的提供者,应当正视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得私自减少或是放弃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教师还要及时地跟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科普,转变家长的传统思想,不要让家长再一味地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在浪费学生学习高考科目的宝贵时间。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设计教学安排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一些能吸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或程序入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完善程序。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案的在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更多的教学方式。切实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的习惯[5]。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程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国家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立萍.高中信息技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改进探究[J].年轻人,2019,(46):203. DOI:10.12214/j.1672-3872.2019.46.187.
[2]张赫哲.高中学习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初步窥探[J].中国科技投资,2019,(3):260. DOI:10.3969/j.issn.1673-5811.2019.03.226.
[3]蒋少青.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6,(3):99.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6.03.084.
[4]邹娓娓.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困难探讨[J].神州,2018,(34):179. 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8.34.162.
[5]何敬原.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