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行东
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摘要
目的:定性系统评价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体验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以了解拳击运动员的压力表现,为帮助拳击运动员更好地进行压力管理和应对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平台,万方数据和谷歌学术,全面检索截至2020年5月已发表的关于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应激的相关研究,检索主题或关键词设置为“拳击运动员(boxing athlete)”和“压力(stress)”。结果:共纳入研究30项。归纳成三方面整合结果:拳击运动员的压力源、压力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压力管理和应对方式。结论:拳击运动员自身和教练员要重视拳击运动员的压力反应,针对不同的压力源运用多种干预方式积极、合理有效应对和管理拳击运动员的压力,从而减轻不良压力反应,提高运动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训练质量。
关键词: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系统评价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反应,源于外界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个体压力问题越加明显,成为当前社会个人身心健康的巨大挑战和威胁[2]。对压力的认知与应对策略已成为学术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在体育运动中,拳击是一项竞争激烈且对抗性强、风险性高的体育运动。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拳击运动员在训练或赛前、中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压力过大现象[3-7]。若这些压力未得到及时调整,将导致运动员出现对日常训练的厌恶和倦怠、成就感降低、情绪低落、抑郁、训练效率低下、免疫系统衰竭等各种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从而使得运动员不能在赛中达到最佳状态[8]。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问题已开展相关的定性或定量研究,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对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分析和整合,重新诠释拳击运动员的压力表现,分析其压力源并总结压力应对策略,已期为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Google Scholar四大中英文数据库, 收集与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或应激相关的研究,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 检索主题或关键词设置为“拳击运动员(boxing athlete)” 、“压力(stress)”。 在检索过程中完善检索策略,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获取补充资料。
文献排除标准为:①研究对象非或不包含拳击运动员;②非原创研究,如:报告、文摘、综述、讲座、评述;③硕士或博士论文;④与主题不符;⑤相关数据或资料不完整的原始文献;⑥非全文;⑦非中英文。
1.2 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对纳入文献提取相关信息并录入资料库,提取内容包括:研究题目、作者、年份、国家地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该部分工作由2名研究者按照文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最后进行交叉核对,对于有争议的文献,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解决分歧,对研究质量进行把关。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
根据主题和关键词检索显示相关文献9215篇,其中:中国知网37篇,维普中文期刊16篇,万方数据32篇,Google Scholar 9130篇。由于Google Scholar仅显示和可供阅读1000篇, 因此实际获得相关文献1085篇。剔除重复文献后为1079篇, 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纳入文献129篇, 随后根据排除标准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纳入30项拳击运动员和压力的相关研究,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工具以及研究结果见表1。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对拳击运动员的压力源,压力表现、压力应对及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2.2 定性整合结果
2.2.1 拳击运动员的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导致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情景、刺激、活动和事件。按来源可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本文基于此分类对纳入研究中拳击运动员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整合,归纳如下。
生物性压力源 主要指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整合纳入文献所得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生物性压力源可归纳为:来自运动员自身和客观环境生物性压力源。其中,运动员自身生物性压力源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7] ,身体状态或异常的躯体感[3,4,7,],智力水平和应变能力[4,10],年龄和比赛经验[16]以及睡眠状态[3]。 而来自客观环境生物性压力源头主要包括:比赛环境(如场地、器材)[11,13, 15-18]和营养因素[11]。
精神性压力源 主要指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等特点。本文整合纳入文献,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精神性压力源包括运动员自身意志品质[4,19],心理素质低[10,17,19],认知结构不完善[15],比赛动机过高过低或不正确[4,5,10,11,17,19],自信不足[3-5],职业精神缺乏和自我目标迷失[9],训练或赛中受伤或遭遇重创、失败的经历[9,15,16,20],以及道德脱离和冲突[21]。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基于整合纳入研究,拳击运动员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主要包括:惧怕对手和来自教练员的压力(指导水平如训练程度、战术安排、心理训练等,过高期盼,以及教练员的个人素质和情绪)[3-5,11,13,14,16,20]。同时,还包括来自队友的压力,队领导和体育局领导的过分期盼[20],赛场上的不公平对待[16],观众情绪[11],新闻媒体的过分关注[8],和其他生活压力[17]。
3.讨论
本文回顾了现有的拳击运动员和压力的相关研究,根据检索策略共30篇文献纳入了定性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发现大部分拳击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赛事前后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压力过大的负面反应,其最常见症状如紧张、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赛中心跳加速发挥不稳定等。对心理压力的管理和干预已成为提高拳击运动员身心健康和运动成绩的必要手段。
同时,针对这些拳击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纳入研究从实证和理论出发不同程度地探索和分析拳击运动员压力源。综合来说,其诱发因素为赛事的临近,基本影响因素为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常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精神性压力源(如心理素质低,比赛动机过高或过低,自信不足等)和来自对手及教练员的压力。以上压力源不同程度地影响运动员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心理状态等,对其日常训练和比赛以及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3],同时影响了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方式[6,28]。因此,未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调查分析拳击运动员产生压力的具体原因,以助准确且全面地发现其压力表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纵观现有文献,国内外学者主要注目于提高拳击运动员身体体能和专业技术的分析和探讨,拳击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压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其中6篇(20%)纳入文献研究结果并非主要来自拳击运动员。但总的来说运动员的压力源、压力表现和应对方式比较相似,其结果仍有助于拳击运动员的压力管理和应对。此外,就研究方法而言,纳入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使用自评问卷调查法。但压力同时也影响生理反应[1],心理压力生理指标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14]。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多结合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手段,进一步对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进行研究探讨。
4.结语
本文系统评价了拳击运动员的压力源、压力表现、以及压力管理和干预手段,为拳击运动员进行自我压力管理的同时也为拳击教练员训练提供参考。拳击运动员自身和教练员要重视拳击运动员的压力反应,针对不同的压力源运用多种干预方式积极、合理有效应对和管理拳击运动员的压力,从而减轻压力表现,提高运动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存友,任秋生,甘景梨.心理压力与调控.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07:2-68
[2] Krohne HW, Stress and Coping Theories. 2001. p. 15163-15170.
[3] 贺佳乐.吉林体育学院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197-198.
[4] 李晓梅.我国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况分析[J].当代体育技,2014,4(20):127-130.
[5] 赵伟,单伟.浙江绍兴市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心理训练调查[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01):33-36.
[6] Shuklina G G, Barabanshchikova V V. Stress and coping in athletes of different age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46: 43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