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凤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浙江 金华321000
【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纵观低段语文教学,重复记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课改最核心的任务。”针对低段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趣味性、实践性,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我任教一年级2班为研究对象,对单一作业尝试换个花样实践的有效策略的几点研究。
【关键词】 低段 作业设计 有效策略
真正实现作业的价值,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走出语文作业练习的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泥沼,立足于学生长足发展,重视机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趣味性、实践性,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要我做作业”向“我要做作业”的有效转变。
一、小学低段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语文作业现状的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已然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主要问题有:
1.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所有学生一律是相同的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用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较多。
2.简单的重复抄写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的作业较多,老师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抄写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生词等等。这样的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没有多大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弱。
3.作业布置规蹈矩或者随意性较大,漫无目标,造成作业目标空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作业成为只有一种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关于学生情况分析(以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为对象。)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从没有作业到每天做作业的一个适应过程。班级出现了一些因作业而引起的小插曲。
插曲一:我不要作业
开学一个月左右,我做了摸底调查,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的孩子在十会的引领下是否适应小学生活?结果让人欣喜:大家都觉得小学比幼儿园好玩,喜欢来上学。小A,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生,喜欢金师附小,喜欢学校的课程,喜欢老师和同学。他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可他就是不喜欢有作业。我第一次布置家庭作业——回家认认同学的名字?我们班小A同学竟然回家大哭,妈妈,幼儿园回家不用做作业,小学怎么还有家庭作业的?
插曲二:偷偷交作业
小B爱玩,对待作业还有绝招。刚学习怎么上交作业的时候,我把作业登记好,发现他没有交,我找到他想教他们怎么上交作业,我登记的本子上明明写着小B没有上交,结果小家伙底气十足,说,我交了呀。正打算重新查一遍,趁我一个没注意,他悄悄地将没有做的作业本塞进了改过的那堆作业中了。
插曲三:藏作业
更有调皮的小C鬼点子可多了,家庭作业不想带回家的时候,就说老师没有发给他;试卷考砸了,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的时候,把试卷藏起来,他不藏书包,自己课桌的抽屉,索性揉成团藏在数学老师讲台的抽屉最角落。谁能想到这是一年级小豆丁干的事情呢?这三位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学校,每天都盼着来上学。唯独就是不喜欢有作业。
综上两方面的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出发进行思考,萌发将重复机械的作业换个花样,趣味化设计的想法。
二、 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趣味设计因遵循的原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优质的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何为兴趣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
只有用轻松愉快的活动诱发学生的愉悦感,才能形成其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必然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灵性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使作业能尽可能形式新颖,内容练习能够富有一些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去思考,愿意去做。
(二)有效性原则
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工程,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整合设计,在作业形式上内容上的选择下工夫,只有坚持有效性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构建出清晰合理的语文知识体系,并按照语文训练的规律,科学有序的设计适当的作用,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实践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渠道。
三、机械作业设计趣味化,学生学习乐在其中
学生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低段的基础教学中重复、枯燥的作业占有很大的比例。
作业设计趣味化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课改倡导减负,减负的源头是在作业设计要高质量。一年级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趣味性作业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这种心理,它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针对一年级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设计出一系列趣味性作业并进行实践的尝试:
(一)抄写作业千姿“摆”态,体验学习开阔视野
.png)
新知识的接受总得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需要一个孩子自身消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到底如何更好进行重复记忆呢?一遍一遍地抄写那肯定是有用的,只是作业显得枯燥的,无趣的。一遍一遍地说,效果也是有的,但肯定不会最好。
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训练,是不提倡的。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 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在指尖上。后围绕“指尖”,我找到了答案。
与其一遍一遍地反复抄写声母、韵母,在作业设计的尝试了创新,变反复抄写为“摆字母”,材料不限。只有亲身体验过,只有动手操作过,每个字母的图像才会印象深刻。体验式的学习也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学生用各种材料摆起了字母,有的用象棋的棋子,有的用花生,有的用莲子,有的用乐高玩具,还有的甚至用了橘子皮。就拿橡皮泥举例,每一个字母都捏一捏,搓一搓,弯一弯,每个字母的图像在学生体验之后会印象深刻。关键是学生喜欢做这个作业,一遍一遍地摆,乐此不疲。
将重复机械的抄写、记忆变为用各种方法来摆字母,单调枯燥的事情在孩子们眼里就变得有意思了。周一回到学校,对这三个表进行了默写,只有三个小朋友出错。比起体验之前的重复教学结果,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大大提高了。
低段语文学习中这样的反复记忆,机械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课标中,倡导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作业量的适度,会更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在实践中发现,机械的作业趣味化设计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口语作业“读”具特色, 生活素材增添趣味
难点 听说读写,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全部音节学完后,拼音教学中就出现了声母、韵母、介母。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等这么多的新名词。该如何让孩子喜欢练习音节的拼读,如何教孩子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呢,这些知识点又需要反反复复地拼读练习?
学情
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里拼音零基础的孩子不少,声母和韵母放在一起不能马上拼读,很苦恼。冰冷字母,一字一顿地拼读出来,部分学生有些抵触。我开始思考:该怎样让孩子喜欢去拼读,让拼读这个反复练习从而熟练巩固的事情变得有趣?
有效
策略 拼音“全家福”激发拼读练习的兴趣(附:图三全家福)
针对这个困惑,我的作业设计上又做了大胆的尝试,我手绘了一张全家福。全班同学的姓名(拼音版)作为脚本的手绘全家福。在我眼里,手写体的字是最有温度的。只有拼音版的姓名还是不够有趣,于是又重新做了第二稿,开始给每个小朋友画了一朵小蘑菇房,增加了趣味性。这张作业的设计主要目的是练习拼读,通过找找认识的同学,寻找同桌在哪里等等,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学生会主动练习拼读,渴望练习拼读。学生拿到这份作业那一刻的眼神,我记忆犹新,有的惊讶,有的激动,有的开心,更有的迫不及待。没有孩子感觉这是一份作业,可以肯定,这是一份孩子喜欢的作业。这份作业的设计要突破重难点,符合孩子的挑战心理,来突破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这几个难点。
(三)复习作业融“绘”贯通,游戏设计攻坚破难
难点 一年级上册识字表上的生字有300个字。区别前后鼻音的字又是拦路虎。低段的语文是基础教学,识字教学又是低段重中之重。这是教学的难点中的难点。
学情
分析 在将学完所有生字的时候,短短三个月,学生的识字量一下子猛增,学生不容易记住生字,更不容易区别前后鼻音。
有效
策略 画拼图,识字归类变轻松(附:图四、图五——汉字拼图)
走迷宫,复习巩固游戏中(附:图六——智慧花园)
手绘作业——汉字拼图:汉字拼图的设计是为了突破前后鼻音的归类不再机械化,呈现作业的灵活性。将所有前鼻音的汉字拼在一起组成“中”,找出后鼻音的汉字凑成一个“国”。整体的构,放入一个小游戏,方块字,中国字,还渗透爱国的思想教育无痕渗透。在这样的架构思路上设计了一张汉字拼图。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关注孩子的细心问题,留下一个小陷井“心”。
这份作业的设计,是将重复记忆的目标渗透了趣味性的手绘作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挑战着手,设计一份有目标的作业,有梯度的作业,学生会很用心的遵循闯关游戏而一步一步去学习。在后来的测试中证明:这份作业对于前后鼻音的区别起到很好的效果。
手绘作业——勇闯智慧迷宫花园。这份作业的设计分成两个部分:一张智慧迷宫花园和一份迷宫手册。智慧迷宫园是将语文书上的知识点与运用通过关卡胡形式设计在迷宫上。迷宫手册的内容则是每一个关卡具体化的知识点。孩子们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闯过每一个关卡就是复习了一个知识点。
四、结束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在“换个花样去重复”的理念支撑下进行作业设计的趣味化让作业更有效,一改机械重复的练习更具针对性;换个花样去重复让学生呈现的作业更有质,提高作业本身的质量从而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还给孩子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达到减负的作用;换个花样去重复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作业有趣,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以童趣为主线,设计一些情境,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喜欢上做作业。
生活皆语文,取生活素材,对于低年级学生,一定要根据其年龄特点,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尽量布置一些体现有“乐”有“趣”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快乐,学生才会更心甘情愿地去认真完成,用手绘设计作业帮助孩子来突破教学的的难点,深受孩子的喜欢,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化解了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将简单,机械的作业换个花样去重复,高质又减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教学》-2007(03S)-46-46
3《新课程教育学术》李蕾 梁明全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