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叶子,叩开学习之门——例析“叶子的学问”特色实践课程中高阶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鲁宜春
[导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指出课程目标
        鲁宜春  
        威海市福泰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指出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小的叶子里面包含着大智慧,蕴藏着大学问。“一树黄金甲, 万枚玉扇生”,校园里深秋的银杏树叶黄缤纷,令人神往。学校结合指导纲要,依托“文字意象”特色,在推讲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同研了“叶子的学问”特色课程,将综合实践年级课程中体验课程(捡叶子、画叶子、写叶子书法)、创意DIY课程(叶子画)与研学课程(威海张村南山公园)系统整合,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三大素养在课程体系中落地,下面结合我校特色“叶子的学问”课程汇报一下如何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汲取源头活水,而高阶思维培养之花恰恰需要采撷学生日常生活之水进行灌溉。因此,只有从生活中学习,探究实践,才能做一个具备高阶思维的学生。
        1.捡叶子,体会劳动喜悦
        叶子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到了秋天,小区里、校园中常见的落叶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课间十分、午餐事毕,经常可以看见同学们三五结伴,来到学校银杏树下,一片片捡起落叶,走在其中,经常可以听见同学们爽朗的笑声,这是在教室里紧张的学习氛围中难以聆听到的美妙乐曲。
        通过在捡叶子的自发活动中,学生对一片叶子的生长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及时邀请专业的科学老师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讲授叶子的科学知识,从中探索孕育生命的快乐;开展叶子的生长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能力。
        2.走出去,研学获得最新体验
        学校开展了“走进张村南山公园——叶子的学问研学活动”,学生们徜徉在园中,了解了一系列叶子的知识(有的植物,它的叶子在秋天落下,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并在“行走的课堂”中“边玩边学”,记录了研学手册。回校后,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研学的收获,并大胆质疑:比如有的植物在秋天叶子没落下,它是怎么样度过寒冬。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形成探究报告。小小的叶子,成了学生探究的平台、知识的宝库,叩开了学生探究学习之门。
        3.请进来,家长进课堂
        借助学校家长进课堂等校外教育资源,我们邀请了做鲜花生意的吕忆同学的爸爸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解叶子的种种知识,叶子与花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引起同学们的一阵阵赞叹。在教育教学中,知识的生活化是让孩子懂得运用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

我们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立足生活,做到知行合一,并为孩子们营造探究实践的良好氛围,才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尽情的畅游!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1.叶子画,构思新巧
        采一抹秋色,扮靓美丽图画。叶子可以做什么,我们一直在尝试,将叶子与美术、校本等课程进行整合,进行叶子粘贴画常态创作。在制作叶子画作品时,我们让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将大小颜色不同的叶子巧妙结合,形成帆船、小松鼠、舞蹈的少女等形象。
        2.当书法遇上叶子
   为了凸显叶子作品多彩丰富的表现形式,学生们积极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把在学校学习的“甲骨文”知识“放”在小小叶子上,当书法遇上叶子,孩子们的书写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吸人眼球。
        有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被孩子们创新的思维吸引,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也在叶子上写下自己的书法作品。各种各样的落叶,在老师和学生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师生们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体会了别样的书法创作,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叶子拓展,无穷创意
        小小的叶子让我们看见了它其实又是变化无穷的。仔细看,其实世界上没有哪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在“叶子的文化”研究中,我们积极地引入当下流行的“中华诗词大会”模式,把古诗词与我们“叶的文化”研究相结合,积极地与我们的语文学科相整合,开展了关于“叶”的飞花令环节,学生在课前积极的收集关于“叶”的古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等),课上进行PK展示。
  三、责任担当与价值体认
        一粒种子可以有无限希望,一片叶子可以产生无限梦想,梦想承载着希望和未来。习近平主席说道:“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活动。
        在“叶子的学问”课程的展示汇报课上,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展示交流。从学生们的感悟中,我们深深感受着每个小组的收获,同时体会着课程承载着孩子们的德育价值体验。通过学生们的汇报,我们认为将“小小的叶子”与民族文化尤其是经典古诗文诵读结合,赏叶诵经,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通过让学生关注叶子背后的意义,使学生在感知故事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中华民族美德教育;通过探究叶子画、叶子书法制作与欣赏,使学生在初步认识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掌握简单的传统工艺的制作知识与技能。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指路明灯,这盏明灯将会引领我们走得更宽、更远。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偏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教会学生大胆实践、不断思考、乐于担当,才能让高阶思维的培养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