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驱“心霾”——谈单亲家庭特殊学生特殊心理之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珠球 梁颖
[导读] 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且
        刘珠球 梁颖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且不可避免的“软肋”。因为他们在心理方面是不健全的,同时又在个别思维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对于他们,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开情感的“小灶”,特别的他要给特别的爱,特别的问题要特别地对待,不可微波细澜般地“轻伤”处理,更不可过量“下猛药”,实乃“进不可快进,退不可速退”的两难之地。唯有平日里老师对其爱的“江流”直至宛转绕“芳甸”, 方可达到“月”照“花林”驱“心霾”的教育最终所归之路。
        关键词:单亲孩子;同理心;理解;尊重;赏识
        大量事实无不证明:家庭是成长的港湾,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一个有着良好教养且父母用心呵护的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令人悲哀的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充斥着身边一切时,人心、人性开始动荡不定,家庭解体如雨后春笋般一路飙升。单亲孩子衍生物便与日俱增。这些孩子的内心就会无形地蒙上一层阴影。尤其是他们进入学校之后,与身边健全家庭的同学一对比,内心便会受到强烈之抨击,继而会引发一系列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情绪处理上等相关障碍。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单亲孩子的内心负面问题便如发酵素般在空间和时间的助推下一路生发。久而久之,便积上一层“污垢”。
        一、寻根问渠
        孩子生活的原生态家庭一旦被宣告解体,对孩子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尤其是未成年儿童,心理上的困扰,精神上的压力,便会在其人格上产生冲击,不良情绪,消极行为,便会排山倒海般地袭来。通过观察分析,其外乎不过为以下四大类:
        1.我行我素型。此类学生会对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是厌恶加憎恨。他们会自我内心设一道屏障,不愿与父母交流。当父母好言相劝时,他们则反其道而行之且一味对干,更可怕的是他们会把这种心理行为为殃及到对同学、对老师至对社会的逆反,后果不堪设想。
        2.自我埋没型。此类学生生性孤僻,寡言少语,他们从不谈及父母之事,心里始终有个秘密。他们长期生活在如此压抑的家庭气氛之中,遇到相关困难又不敢请教他人,生怕受被人讥笑。长此以往,自卑便会变成懦弱,这无疑就是自残。
        3.唯我独尊型。由于单亲,他们便少了许多规矩,由于单亲,他们便我行我素,上不服天下不服地,唯我独尊,一切以自身利益为最高点,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4.无所适从型。其实人人都有自尊与自信,因为单亲孩子缺少家庭的引导,无法想象生活美好的蓝图;有的原本有美好心理想法,但其家庭破裂而导致花掉果落,随之他们会甚感前途渺茫,生活没有亮光,学习没有动力,是典型的无所适从型。
        二、凿洞求源
        有道是:“理解万岁”。正如《学记》所言:“知其心,然能救其失者也。”人际交往重在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那么要想探寻单亲孩子那颗孤寂之心,便要对症下药,因为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没有一般人无法进入的秘密藏地,并另设密码,“所以,知其心,不防要前期大量海谈,进行全面扫描,拉近距离。”
        1.亲其师,信其道
        一切的教育是尊重为上,尊重单亲孩子的人格,充分接纳信任他们。尤其是在非正规教学活动时,要探寻他们缺失的那份爱根源在于何处?如果来自于父亲,那么为师者便鼓励惜春学会坚强,学会关照妈妈,做一个有担当有骨气的人;如果缺失来自母亲,那么要洽予他们如母爱般的无微不至、细腻如泥的情怀。

平时一个爱抚、一个微笑、一个轻拍,便会让爱意蔓延,师生间的心更距离瞬间拉近,孩子的心灵枷锁便会自动解开,接下来的沟通与交流便顺理成章。其次,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其品行的完善和塑更是标杆效应。
        2.集合力,促其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集体的合作力。我常对班内学生这样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要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不管是是谁都要共同帮扶。班内有一个学生,在她小时候便失去父爱,加上母亲又是无业在家,生活上的困难不言而喻,久而久之,本来开朗活泼的她便沉默寡言,自我封闭起了自己。只见她每天默默地来,悄悄地走,好像学校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似的。面对如此的心沉重的学生,我在想,她这个缺口流失了爱,我便从那边注入源泉。平日里,我耐心引导关心她,时不时地为她解决生活之忧。同学们也纷纷解囊相助,有的捐书,有的分享学习用品,课后帮助她温习旧知、解决学习疑难。轮到她要过生日,便精心准备小礼物,送上祝福。看着她脸上洋溢着灿笑脸,为师便不甚宽慰!到下半学期,这个学生言行就相当自律且能融入到集体中去,学习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有人说:零零后的孩子不懂什么是爱,但我则以为,爱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爱的种子要从小播撒,要时时播种,这样才能绽开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事实证明:班集体的力量在这批特殊群体中有着特殊的作用,那就是所谓的集合力,促其变。
        3.携家庭 弥补爱
        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行上光靠学校教育是势单力薄的。他们更主要的要在家庭教育上化重力。但是单亲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有先天不足之处的。所以,我们为师的要努力携其家长商讨并共同教育孩子,以亡羊补牢!单亲孩子在失去父母一方的痛苦时,也会心理柔软处会缺失一大部分,这对他们而言是双重打击。我们教师要利用自身特殊身份帮助离异父母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更要情系孩子,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三、自信驱“霾”
        单亲孩子在自信上就会略逊一筹,尤其是自我展示方面会大打折扣。他们太需要自信的激励。自信是无形的力量之源,无价之宝。尤其是在当下价值取各嬗变和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更为需要。它是驱散阴霾的催化剂。陶行知老先生有云:“千教万教,教人术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我们理当以培养学生人格素养为终极目标,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鉴于单亲孩子在心理上便缺乏强大的支持,所以自卑感更易发酵。那么相反自信培养尤为重要。于是,我便采用以下方法:1.真诚相待。对于单亲孩子缺乏自信的孩子,真诚地对其取得的成功给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赞扬从内心出发便是最具魔力的。如:一个精彩的朗读,一个善意的举动,一句真诚的问候,2.提供舞台。单亲孩子更需尝试的机会,也就是给其提供舞台,让学生真真切切能感知到自己原来潜力无限。3.有归属感。教师对此群体学生充分的肯定外,还需拓宽视野,引导他们走向社区,走向公益。。4.参与意识。集体活动的开展会调动孩子交流合作能力,他们不仅能觉得能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还能体验合作的友谊,从而淡化深埋心中的自卑。
        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无不诠释着: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更应倍受关注。引导并教育好单亲学生不但需要我们教育者有着一颗同理心,还要在与其沟通方式上拿捏得当,收放自如,尽可能独具慧心地引导其自我心灵创伤愈合的能力。为使他们能有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自由成长的空间;使他们能有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片艳阳天;使他们能有与其他孩子一样撒开欢儿尽情享受并接纳生活中给予的一切!我们为师者自我唯有“江流”宛转绕“芳甸”的心态,方可开辟“月”照“花林”驱“心霾” 的师生和谐相处之教育最终所归路!为此,卑人必将实实在在地践之行之!
        参考文献:
        [1]胡善军,涂家富.单亲学生需情暖[J].湖北教育,2004(06):27.
        [2]徐东.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