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绽放光彩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李莹
[导读] 我与全课程之间是一份巧妙而精彩地遇见
        李莹
        (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我与全课程之间是一份巧妙而精彩地遇见。伴随着核心素养的大力倡导,在书籍中,第一次听说“全课程”,这个新鲜而陌生的词,老师的介绍让我对“全课程”有更多了解的欲望。后来,我就很荣幸了进入爱都小学的大家庭,这让我进一步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全课程”,这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全课程”。原来,课程创设竟然这样丰富、教学实施竟然可以这样精彩、课堂氛围竟然那么有趣。
        一、“全课程”从班级文化开始
        经过“全课程”的学习后,作为一个刚入职的懵懂新教师,我希望自己的班级氛围是和谐友善、乐学善思的,学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是班级的主人,让他们都有归属感。在刚开学的第一天,我给每个孩子录开学第一天的小视频,不知道为什么,学生和我是那么疏远,在录制时,学生们很是害羞,低下头来不好意思,我也有点尴尬,第一次和同学见面觉得自己很失败。后来,我想起来在培训师提到的“正面管教”,我决定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以为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他们就会认真听课,然而接下来的课堂并不顺利,有的个别学生因为我的“友好”,觉得我太温柔了,于是乎上课大胆地为所欲为,折纸、下位、说话……就这样班级中的加减分制度诞生了,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无论给他减多少分,他都是不在意的,好像在说:“随便减,我就是愿意上课……”
        我明白了,“正面管教”并不是单纯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表扬。我就开始更深层地了解“正面管教”的含义,它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我知道了自己的管理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是太过于强调了学生的奖励和惩罚。于是,我就每天进行一次小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商讨决策,开始时那几个上课捣蛋的学生不参与班级决策的制定,我就每次都会先征求这几个学生的决策,问他们:“你们觉得针对这个问题该怎么做呢?”在一次次征求他们的建议中,他们开始主动为班级贡献自己的锦囊妙计,从而用这些方法,也促进了他们改进问题。小火苗们一起制定班级公约、一起装扮教室,他们总会有精彩的想法,把教室文化装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展示他们风采的地方。
        还有一次,做完课间操要回教室,在教室门口的一个拖把横倒在地面上,进教室时,我开始观察每一个同学,他们都是在上面迈过去了,最后,我进教室时,故意被绊倒,我说:“原来这里横倒着一个拖把,我看见你们都安全地坐到了座位上,以为没有什么障碍物呢,还是你们的眼神儿好。

你们怎么怎么就没被绊倒呢?”同学们都说:“我们看到了。”“你们觉得它趟在这里很好看吗?”“不是,我们应该把它立起来。”后来,又有一次,笤帚也横倒在地上了,这次还是没人立起来,于是,我就开了一次班会,让同学们贡献良策,怎样才能自觉地捡起地上的东西?经过他们投票决定,班级制定了“好事盒”和“坏事盒”,好事盒的纸条越来越多,坏事盒越来越少。就这样,班级中的管理和评价制度都是班级中每个同学贡献的良策,民主做出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相互监督,从而达到最终的自我管理。
        二、课堂中学生灵动思想的生成
        刚开始上课时,班里的孩子好像很喜欢我,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听,也许是对新老师的好奇吧,慢慢地,有个别的学生开始走神了。我慢慢发现,我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应该是“对话式”的课堂,我想让学生在与自己、与同伴、与老师的对话中学习,于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还有小组合作等等,但是效果并不好。我开始找原因,后来,我了解到,学生在发到新书的前几天,就已经把课本内容了解了,所以他们会缺乏一些新鲜感,他们很难再走进文本。
        后来,我想到在培训时,常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角色自居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好像和主人公一起体验着故事发生的过程。于是,我就找来一篇课文,做实验。我就用《去年的树》,在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这只小鸟,而我就是那棵树,学生好像更愿意读课文了。后来,我还会让学生当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本,再引导学生走出来,以客观的第三者的角度来评价这篇课文以及作者的观点。在不断地尝试中,我明白了教授文学就必须基于一种体验的理念,要体验文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种解释性、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过程中。
        此外,在课堂中,我也是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把在课堂中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兴趣的生长点,比如在讲《有趣的姓氏》班里的一个孩子竟然能拓展到“号”,于是关于“号”的课题就出来了;在班会中说到银杏树的果实有毒时,小桐学生竟然做了一个关于银杏树的研究,通过独立做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她们的研究,介绍了银杏叶的样子,采集了标本来说明;介绍了银杏果的成分和如何正确得吃银杏果。现在每周一都有一节我们的班级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表达自己,诞生最精彩的观念。
        可能,多数学生觉得学习那些互不相关的学科很乏味,这是因为与他们的真实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关心来组织教学,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真实的生活,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有意义的谈论和对话,促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全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