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黄广年
[导读] 初中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是学生对事物能有一定见解的阶段
        黄广年

        (江苏省扬中市同德中学,江苏 扬中 212218)
        摘要:初中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是学生对事物能有一定见解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这门学科中,我们要利用书本一切的知识以及课本以外的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内涵也更加被社会所重视。在初中时期,能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意义,对初中生的人格和社会观念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法律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学生引导为具有正确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分子所努力。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教材当中透露出爱国主义的内容,进行挖掘和延伸,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国内涵。
        一、情景构建,感受爱国情怀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有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情感,对情景当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进行思考。如果在进行教学时,能够抓住教材中的爱国内容,并创设相应的场景,更加能够将爱国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明白国家的意义和国家为自己带来的便利、自己应该履行的不同义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需要学生参与的课程,如果我们教师在讲台上单一的枯燥的进行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刺激的手段,很容易让学生在大量的道德法制专业名词面前败下阵来,而转移注意力与其他地方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和学生收获的降低。
        通过创设情境,我们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创建情境的过程当中领悟到道德与法治更加深刻的东西。对情景搭建的过程,也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在此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以角色扮演或情景剧、问题引导的不同方式牵引学生的思绪,落实到对国家的思考当中,更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并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怀。
        比如说在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就用《我的1919》这部电影上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作为情景舞台剧,要求自己班的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并表现出顾维钧先生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学生在真切观看了该舞台剧之后,更加能够感受到顾维钧先生对于国家土地的热爱,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这时我又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顾维钧先生面对着各个世界强国能够不露惧色,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对历史的探索,也是对国家热爱的体现,学生也很容易被情景剧的情感所影响,重现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提高对国家的热爱。接下来在学生慷慨激昂的课堂氛围之下,我又讲述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和结果,学生们也普遍表示:更加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
        二、讲述红色故事,传达爱国精神
        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明白以往的历史,进行红色教育。让学生明白构建和谐社会以前时期的事件,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英雄,以及英雄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比如通过投影仪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以前的一些历史事件,真正从内心震撼学生,让学生真正有那种保家卫国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是真正的想为国家做点什么。

又或者让学生去观看一些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在电视剧中,地下共产党会为了保护情报,宁愿选择牺牲也不会泄露情报,更不可能出卖同志。这些革命同志在加入这种组织以后,就已经明确国比家重要,时刻提醒自己大国小家,因而我们让学生去学习这种精神,体会她们的真情实感。再比如和学生说明五星红旗的来历,我们的国歌等等,这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在小学的时候,我相信国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一直都是张口即来的歌曲,这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不断的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我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建立的,也是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突破重围而建立的。因而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激,还要树立这种爱国情怀。在建立民国的时候,有很多伟大的伟人,作为教师,我会把这些伟人的事迹告诉学生,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以前的事迹,让学生明白我们有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珍惜。毛主席的长征之路、周恩来总理的无私奉献以及无数爱国人士前仆后继的牺牲,但凡没有其中的一环,我们都没法建立美好的共和国,更不会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想要安定的生活都需要为国家做出努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爱国认知
        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课程,不单单是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记、怎么背就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学生,拥有浓厚爱国主义的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学生,这都是需要要学生主动性去学习和思考的。因此我们也应该适当地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课堂的内容走向和环节变动。不过在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学生的自主行为时间也是需要控制的,教师也要监控学生的自主走向,是否是符合课堂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大致的思考讨论框架,在以督促性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总结,而想要将爱国主义融入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国家相关内容的重点指出和提问。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维护国家统一》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可能不是很扎实,就需要对此作出提醒,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奠定本堂课的学习基调:“中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家,不存在分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一国两制仅仅是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并不是所谓的分裂。台湾也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之后再展开内容的教学时,也要通过对学生的分组,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将一些维护国家统一而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的英雄事迹展现,让学生们去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惧艰险、不畏恐惧,勇敢的站出来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在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理更好地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也深感骄傲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为自己的国家骄傲、为自己的民族骄傲。这样的教学表现说明了通过分组讨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传达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阵地,对于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建立和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以此为核心来制定教学策略,一方面促进初中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质颖,刘建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20(22)
        [2]琚文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克拉玛依明园学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9)
        [3]彭民.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4]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