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友成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74149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双培养机制,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重要举措。高中时期是学生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党建“双培养”机制的实践是根据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所实施的一项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工程。因此本文重点以,"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双培计划;个性定制;多方协同;沟通先行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战斗力的基础,将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院校围绕着将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为学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能够充分提高党员素养,改善断员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高中学校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因此高中院校要基于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经验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落实“双培计划”,以此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一、"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
(一)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综合提升学生素质
新时期高中教育工作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党员教师也有了更高要求,党员教师需要牢记自己既是党员又是教师的双重身份。在综合问题中坚定立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围绕着学生们的实际,推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发展,双培计划的落实能够将全国各地高中院校的资源情况进行共享,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双培计划"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成长和学习,释放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前途发展保驾护航[1]。
(二)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就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综合发展。高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并积极结合社会环境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同时高校也要做好学生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形式,以此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性进展。伴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改大背景推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只有有全面提升,才能够推动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教育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推动新兴与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高中院校学生们即将面临着来到大学对自己专业的选择,因此在这一时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带动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双培计划”应该围绕各区域所需人才和紧要领域进行选择,以此推动各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战略性教育决策,因此对“双培计划”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社会针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一次重要尝试[2]。也正是优秀的教师自身团队理论素质去影响学生,才能够带动学生综合进步。
二、"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性定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良好的完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高中时期就可以以自我认知、职业规划、谈话记录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们可以做好学习和职业的规划,例如可以为学生创建个人的成长记录卡,这不仅会良好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联动,还会将学生的成长和思政教学完美结合,有助于构建出集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发展平台。同时这个卡片清晰且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成长,有助于教师在后续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二)多方协同,打造优良学风
为了能打造优良的培养学风,高中学校还要注重多方面的协同合作,如:实行导师制,简单来说,就是让经验丰富的名师担当班主任,以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学校还可以实行“班主任微课堂”指导体系,就是以学习和成长辅导为契机,开展“班主任微课堂”活动,这个活动一般会从朋辈辅导开始,并依据朋辈辅导的年龄、知识体系、新媒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选择德才兼备的学生为“助手”,以此对双培生进行微课堂教学。
当前很多高中院校在开展学术教学的基础上,还扩展了兴趣教学,所以学校还可以根据双培生的兴趣爱好,创建兴趣型“微课堂”,以此转变学生对学习的传统性错误认知,提升在各项学习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在交际方面的水平。最后学校还要注重创建学风和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风建设作为学风和教风的共同体,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激励的关键,教师、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建设者于亲历者,就要尊重互相的主体地位,重视互相的影响作用,注重互相的共同发展。所以学校在进行学风建设时,一定要将建设目的落实在“提高教师的教风,改善学生的学风"上面,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爱岗敬业和严谨笃学等教风思想,和奋发向上、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和勤于学习等学风思想的宣传,并强化对学生考风考纪、宿舍管理、卫生检查、学习进度和课堂出勤的管理制度,以此完成好学校的学风建设[3]。
(三)沟通先行,建立校际长效交流机制
为了强化"双培计划"实施中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各个高中学校要开展深入地调查和探究,并根据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部署,从实际出发,以此构建出最为规范、科学且实践性较强的"双培计划"实行方案。
三、"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未来与展望
当前很多学校在"双培计划"的实践和探索中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良好的促进了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建设,加深师生在"双培计划"方面的正确认知,健全学校在联合培养中的实践内涵。但受理论、实践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各个学校在"双培计划"实践和探索的后续进程中,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尤其在双培生的深造、课程衔接和专业指导等部分的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培计划"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培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意义,良好的提升了我国各个高中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增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效率,推动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的人才建设增添了不小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靳晶.“双培计划”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 .艺术教育,2018,000 (004):P.133-134.
[2]李之红,杨静,齐悦.北京市"双培计划"下的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探究[J].科教文汇,2020,(4):65-66.
[3]张月霞.双培计划试点班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80-82.
[4]李国政,史雅然.加强对"双培计划"学业困难学生学业辅导的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20,(17):165-166.
(2020年度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工委“党建与教育”专项课题《提升“双培养”机制建设水平 激发学校党建工作活力》,课题立项号TS[2020]DJ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