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江苏 东台 224200 )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本人多年一直任教中高年级,考虑到此年龄阶段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且自尊心、荣誉感已经显现等特点,再结合几届学生的循环教育经历,自我小结了“四位角色为一体”的班主任管理方法: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做一位公正的“法官”、做一名细心的“保姆”、做一个有耐心的“懒汉”。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小学中高年级;多重身份
一、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有人说,培训师就是帮人“洗脑”,而此处的“培训师”是专门负责“醒脑”的。班会、晨会是最好的阵地。首先,结合实际故事,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为什么他要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当然,需要反复多次说。如果是中年级孩子,需要有孩子们能接受理解、乐于听的事例。比如,可以结合孩子身边的“哥哥”、“姐姐”通过学习,走出去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故事;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一日学习需做”,尽量详细化、可操作性强;另外,引导孩子们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整理自己的物品,做到有条理;关注个人和集体卫生等,培养自主能力。记得有一年,我所任教的是六年级毕业班,由于种种原因,分班时导致,我班女生偏多,另外一班则反之。一次学校拔河比赛中,在大家的努力下,竟然赢了另一个班,孩子们的高兴,真是难以言表。后来,学校临时决定与五年级比赛,给五年级多加五人,我班节节败退,输掉了比赛。本来挺安静的操场一下子不安分了,女孩们三五一群抱头痛哭,相互鼓劲,最终,班长向我提出申请,请求再战。由于临近放学等原因,比赛未能继续,但我依然选择,及时召开班会,让孩子们舒展自己的情绪,让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同时,迅速将动力引向学习,组建“一对一帮扶”。最终,这个班在毕业考试中,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各项奖项。
二、做一位公正的“法官”。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做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3]“法官”要有“帮手”。这“帮手”就是班干部。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想做班干的,另外,做了班干部,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会高些。于是,班干数量要多;“质量”要高。数量多,师生共同讨论,细化班级“工作”;“质量”高,必须是孩子们共同选举出的。同时,需要定期召开班委会会议,明确各班委小干部的职责,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生干部,觉悟就应该高些,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法官”执法得有依据。那就要求定“班规”。其实,这个过程是最有趣的,班长记录,全班同学参与,条例详细。这样,“法官”有了“帮手”和依据,接下来,就是要处事公正、民主。这样,“学风”、“班风”才能好起来,班级才会有凝聚力。记得有一年执教四年级,小崔同学是全校有名“邋遢鬼”、“调皮王”。接手班级后,切身感受到小崔的调皮,不但伤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找过几次谈话,效果甚微。正是头疼之际,刚好班级组织干部选举,进行到自我推举或他人推举环节。我惊奇地发现了小崔的“自荐书”:想做劳动委员,不觉眼前一亮。决定让小崔和另一个卫生习惯较差的小张担任副劳动委员,实习期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再从两人中选举劳动委员。接下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课间,小崔几乎忙于检查班级卫生,调皮打架似乎一下子没空了。在小崔的“刺激”下,小张也加入了检查卫生的行列,班级常规检查多次获得校级表扬。但是二人的个人卫生却变化不大,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到小崔因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独自照顾,加之爷爷性格大大咧咧,对小孩照顾不够细致。了解情况后,我先后和孩子及其家人进行了沟通,很快孩子的个人卫生也得到很大改观。渐渐地发现,孩子不再那么调皮了,在成为劳动委员后,成绩还得到了稳步的提高,一切悄悄地步入了正轨。
另外,平时需要注意“法官”与“警察”——小帮手的工作区分,小帮手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法官”尽力不插手,最多旁听。
三、做一名细心的“保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4]孩子毕竟是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班主任就成“父母”的影子——“保姆”。气温变化大,要告诉孩子们及时添减衣服;菜品不够丰富,要关注孩子吃饱了没有;生病了,更要关心孩子身体变化………孩子感受了爱,班级自然就会充满了爱。那年执教六年级,开学一个月后,小张才来校报名,校长找到了我,让我把孩子领回去。毕业班一个月不来报名,去哪儿了呢?在我的追问下,校长说出了实情:小张有点“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父亲带他下地“劳动改造”了一个月。并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包田”,平时由奶奶照看。不管怎样,我们不能拒绝孩子入学,但在进班前,我让小张作了口头保证,孩子态度诚恳。我将他推荐给了同学们,还指定了几个帮忙辅导的孩子。就这样平静地度过有半学期,突然有一天,班级里多名学生的钱币丢失,共计有一百元左右,通过调查,大家都没有“偷拿”的机会,怪事一件。在同事们的提示下,我去小卖部做了调查,了解当天我班孩子的消费情况,大致确定了小张的嫌疑较大。但是,我还是请了好几位孩子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减轻小张的压力,再请小张来谈。我先了解了小张和其他孩子的相处情况,再了解了最近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一一道来。发现都挺正常后,便询问小张对班级“钱币丢失”事件的看法,小张沉默了。我开始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他仍然沉默。只要能够改正,我还承诺替他还上消费了的几十块钱。孩子眼眶有些红,一下子说出了实情:父亲有时间没回来了,奶奶又几乎不给零花钱,他也想买点零食和大家分享,才动了歪心思。孩子一再保证不再犯了,一再请求不能告知其父亲,否则就上不了学了,他还想上学。我答应了,了解其拿的钱的来龙去脉,补齐了花费了的,以食堂工作人员捡到为由,还给了失主。孩子的保证是可信的,之后的日子里,他再也没“伸过手”。而且,毕业考试中,语文考过了及格,作文也算通顺。
四、做一个有耐心的“懒汉”。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5]要相信孩子们,放手让孩子们去自己管理。开始,可以提示;之后,只要“看”就够了。班委会的运作,不轻易指手画脚。在处理特殊学生特殊问题时,更需要“慢半拍”处理。“慢半拍”可以留给孩子自我反思的时间,留给孩子自我纠正的机会,从而避免严厉批评教育,试图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教学中,巧用“慢半拍”教学,试图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坚强信念,再次扬起理想的风帆。凡事若需完美,必要经历不完美的过程。耐心等待,才能看到美丽的花开放。
“当一个人的内驱力被激发,任何事情都不是压力和负担,而是幸福与激情。”班主任使用“十八般武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激活孩子们心底的爱,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孩子们认可“第二个家”——班集体,让幸福和激情充满班集体、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惠芳:《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现状调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2][4][5]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 第139页、第270页。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