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谭良臣
[导读] 尊敬的老师: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
        谭良臣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27
        尊敬的老师: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流程等角度完成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板书“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所学知识的延续,同时第三单元的学习也将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第三单元在本册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第三单元主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两个角度描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特点。而本课的教学安排意在让学生理解在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格局的基础上,汉武帝奋发有为,促成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体现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特点,也体现出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所以本课时作用重大。
学情分析(板书“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面所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解读能力,这为本课时的教学提供的较大的施展空间,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加以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教材、学情分析,同时依据相关的课程标准(板书“课标”),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初年的政局,理解汉武帝巩固通知的措施及影响,了解西汉衰亡、王莽篡权、东汉兴亡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资料探究、合作讨论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梳理从秦至汉的历史,让学生领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培养学生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这是本课时的拔高所在)
        重点难点: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期中措施是重点,之所以把措施作为重点,是因为汉武帝的系列措施促成了大一统的格局,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是难点,之所以把影响作为难点,是因为对影响的分析,需要学生综合思维,具备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历史素养,这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一定的难度的。
过渡: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资料分析法、设问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学习等方法
        以上教法学法的选择是为了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考虑的。
下面我重点分析我的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歌曲欣赏:《汉武大帝》主题曲(意图:学生对歌曲感兴趣,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间休息的无意注意转移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有意注意上来)
问:歌曲歌颂谁?(汉武帝)
        问:为什么要歌颂他,他有什么历史功绩?(学生看书导言部分:知道歌颂汉武帝是因为他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使大一统格局走向全盛)(意图:引导学生概要把握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同时对本课时的主题有一个初步把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教师:汉武帝即位之初,有喜有忧,喜在何处?
学生:看书第一段,联系“文景之治”,回答问题。(意图:让学生知道汉武帝即位之初西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教师: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于汉武帝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政有什么意义?
学生:打下基础。(意图:汉武帝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与“文景之治”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让学生体会历史总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忧在何处呢?
        学生:分析三则资料,理清汉武帝即位之初所面临的困境。三则资料分别体现的是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私营盐铁,币制混乱,儒老相绌(思想混乱)
教师:三大困局,你认为哪一个对汉武帝威胁最大?(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来的呢?
学生:看阅读卡(意图:了解汉初分封制的来源及其负面影响)
(意图:从喜从何来,到忧在何处,意在让学生理清汉武帝即位之初所面临的政局)
        教师:汉武帝如何破除困局,解除忧愁呢?(意图:引入对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的分析)
        教师: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及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意图: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本的解读能力,初步了解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为下一步的深入分析打下基础,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步:让学生看四则资料,提炼这些资料分别反映汉武帝采取了怎样措施?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任选一则资料展示费发言。共安排四组展示,一组展示一则资料,展示时,鼓励其余组的同学对展示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探究。(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所学,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同学质疑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生产新的学习资源)
        第三步:教师总结,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突破“推恩令”的影响。“推恩令”的影响是难点中的难点。可以用角色扮演法来突破,具体如下:
让班级全体男生站起来,指令班长就是诸侯王,副班长就是嫡长子,其余男生都是诸侯王的儿子。
问:在推恩令实施之前,诸侯王的王位应该传给谁?(嫡长子),诸侯王的国土应该传给谁?(嫡长子)
        问:而在推恩令实施之后,诸侯王的王位还是应该传给谁?(嫡长子),但诸侯王的国土应该传给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颁布推恩令后,诸侯王的国土传给谁,无外乎两种选择。一种是全部传给嫡长子,但其余王子会不肯定,进而引发诸侯国内乱;另一种是传给所有的王子,这必将使诸侯国被化整为零,两种选择都必将使诸侯国势力大大被削弱,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2、对比“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的异同点。(意图:通过找到相同点,让学生理解历史总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找到不同点,让学生理解历史虽然是一脉相承的,但历史也是在发展变化中的,丰富学生辨证认识历史的素养)
        3、突破“推崇儒学”的影响。这是本课时另一难以突破的的难点,同样采样角色体验法。具体如下:
教师:如果你是汉武帝时代的读书人,你面对汉武帝为推行儒学所采取的措施,你会做何选择?(意图:让学生明白因为有利禄引诱,许多读书人都会学习儒家经典)
        教师:如果你是一个儒生,你当官以后,你会怎么对待儒学?(意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当儒学出身的官员成为朝廷的主流的时候,儒家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持续了2000多年)
        学生看资料,并结合本课时所学,思考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意在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治国措施促成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阶段总结,拔高:引导学生思考:从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到汉武帝时代大一统走向全盛,你能感悟到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是什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现在中国实现统一了吗?(没有,台湾没有回归),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学生,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你现在应该怎么做?(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
        这是本课时的拔高处理,意在让学生感悟历史,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最后,教师简要讲述一下西汉衰亡——王莽夺权——东汉兴亡的历程。
课时小结:按板书小结,重在突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课堂检测:把握两点,学什么,就检测什么?突出重点难点,体现思维过程。
        布置作业:书写作业+自选作业(阅读《易中天的中华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体设计思路(机动处理,时间够,就说,不够,就不说)根据泰勒的教育理论,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去开展教学活动。。。。。。。
        总体设计思路:机动处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