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配置有效衔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宋菲菲
[导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
        宋菲菲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作用愈加明显。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课程装备工作,解决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装备配置上普遍存在的资源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结构不完善、装备无特色等实际问题,乳山市将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配置纳入一盘棋,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特色发展,有效衔接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配置,以满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需要,实现装备效益最大化,促推本市素质教育进阶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装备 校内外衔接
        一、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装备配置现状分析
        目前,我市各中小学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装备配置方面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配置缺乏统筹规划管理和互动融合,导致本区域内校内与校外、校际之间存在课程装备发展不平衡、衔接不顺畅等问题。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装备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育装备脱节;有些学校虽配备了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室,但在布局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教育装备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因此,统筹规划全市综合实践课程装备配置,加强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的有效衔接,改善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二、依托校外综合实践学校,打造课程装备新高地
        1、推进课程装备规范化建设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乳山市市委市政府投资4亿多元建设了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成为我市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实践学校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定位,以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学校拥有功能完善的劳动实践区、军事训练区和各类专业化场馆,为全市的中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所配备的课程装备都是由专业公司根据课程设计量身打造的,保障了装备的前沿性、先进性及适用性,学校内高端的活动设施设备可以满足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弥补了普通中小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装备不足的短板,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又一教育新生态。
        2、落实装备课程化理念
        完善的课程装备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有了丰富的食材,如何能将其烹制成美味佳肴,这实际上就是落实装备的课程化,只有确立装备课程化的理念,才能促进装备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实践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在课程装备上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等教育资源,设计建构了学工、学农、学军、学生存技能、学科学技术、专题教育和地方特色课程七大领域的综合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共包含26个模块,100多个活动项目,让我市的中小学生在实践学校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我市素质教育发展注入了强进动力。
        三、秉承特色化建设思路,创办课程装备特色校
        1、“一校一品”,建设特色实践教育品牌
        课程装备的特色化建设既是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市普通中小学校形成的课程装备特色化建设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观。学校课程装备特色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办学特色为方向引领,以办学理念为根本遵循,就如何实现,如何布局,如何优化管理,如何与课程整合,如何提高效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其次是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课程装备特色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革新传统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创树“一校一品”的特色实践教育品牌。
        我市多所学校将着眼点投放到了综合实践课程装备的特色化建设上,将综合实践课程装备建设与本校的特色化办学理念结合起来,在完善课程装备配置的同时,进一步擦亮学校的特色品牌,可谓一举两全。例如我市第二实验小学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采取以文化浸润心灵的培育方式,利用我市丰富多元、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传统文化的大文章,开发以非遗为主题的综实课程,合理配置课程装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将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亲授各项非遗技艺,为我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又如我市府前路中学以“卓越”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大学校设施设备投入,先后创建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并打造“创客空间”开设STEM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型实践基地
        我市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装备的建设上,充分地发掘利用所在地独特的人文、物产、环境、社会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化的综实课程,以此实现装备效益最大化,彰显装备的教育价值,一些乡镇学校则巧妙地利用地域优势,开辟专用场地建设功能型的活动基地,例如徐家镇中心学校,利用校园中的闲置用地围篱造田,开辟学校专属劳动实践基地,分别由19个班级认领责任田,规划种植农作物,进行翻地、播种、浇水、除草等农耕体验,在汗水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智慧,在期盼中感悟收获的幸福与喜悦,这一方农田成为了徐家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这一经验做法为其他乡镇学校创建课程装备特色校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四、铺路架桥,有效衔接校内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装备配置
        1、建立装备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任何领域要实现长远发展,都需秉承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就要具备“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和前瞻视野,合理统筹规划全市的综合实践课程装备建设,建立以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为中心,X个综合实践特色校为分支的综合实践教育“大基地”,发挥好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的资源功能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利用好其课程装备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引领课程装备不完善、配置不合理的薄弱学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合理规划配置课程装备,逐步更新不再适宜学校的传统课程装备,引入技术先进、适用、实用、耐用的课程装备,注重装备间优化组合,最大化发挥教育装备功能。
        2、借鉴综合实践特色校成功经验,实现“一校一品”
        在全市宣传推广特色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装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在特色化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交流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使其他学校获得有益借鉴与启发。拟定适合本校的特色化建设的装备方案,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深挖学校特色资源,选择好建设项目,精心规划,在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推进特色化建设,在全市逐步实现“一校一品”的综合实践特色校建设发展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