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科研课题结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付丽
[导读]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付丽
        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山  528400)

        摘要: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课题结题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和关键环节。本文从课题结题的材料准备、课题结题的形式以及结题中的常见误区,帮助一线教师们重新认识课题结题工作的重要性,理清结题的研究思路,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课题结题、结题报告、结题形式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结题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老师忽略的研究阶段。在日常的教科研工作中中经常会出现“有研究,无成果”“过程丰富,结题单薄”的现象,此问题也困扰这许多的一线教师。
        课题结题也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是课题研究的总结、提炼、升华阶段,也是课题成果获得专家同行认可的重要途径,事关后期课题成果的推广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此,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
        那么,关于教科研课题结题工作,笔者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材料准备要“扎实”
        结题所需要的文字资料,一定要准备扎实,这是结题工作开展的基础。文字资料是评审专家了解课题紧张、评估课题成果的依据,是结题工作的第一要务。
        (一)结题材料的内容
        一般需要准备的科研结题报告材料有: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这是结题材料的“重中之重”,前期已有专门讲解,不做赘述。
        2、填写《课题结题申请书》,按各级课题的要求填写相关文本,以简洁规范为原则,简述课题研究过程,突出课题研究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组成员已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专著等,整理成册,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获得学界认可的标志。
        4、其他产生社会效益的材料,如我们一线教师的课题多为实践研究或行动研究,那么老师参加教育教学比赛证明也可以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例证;或者有的老师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那么新闻媒体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宣传报道,外单位的参观来访等都是课题研究产生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
        5、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研究计划、中期汇报、调查调研报告等,以便评审专家可以通过文案了解研究过程。
        6、课题研究过程的辅助材料,如会议记录,参观访谈、集中研讨的图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等,这些虽不是研究的重点,但可以从侧面说明研究工作的严谨程度,亦可以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例如,有老师做小学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那么学生到各个博物馆的研学计划、研学经历、学习成果展示等等都是课题研究的辅助材料。
        (二)结题材料的呈现
        文字材料的准备和整理是科研态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因此课题材料一定要扎实,并且要做到三点:“齐全”“规范”“精美”。
        1.齐全。上文所提到的文字材料,要在结题前准备齐全,不能缺东少西,那么结题时就容易,就容易手忙脚乱,给专家评委留下不好的印象。
        2.规范。既要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又要遵循文案编排的基本原则。如文献引用要规范,字体字号要统一,标题段落要明了,图表要有编号,页码目录要一致等等。因为结题时要提供的材料较多,建议对于零散的材料做好归类,装订成册。例如,《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汇编》《优秀学生作业汇编》《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汇编》等等。
        3.精美。精美是在齐全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主要是指文字排版、印刷装订等,这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评审专家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经费有限,只要在排版上做到清晰明了,简单的印制也可以让材料看起来很精美。
        小贴士:建议大家做课题时,有专门的的人员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便于结题时材料汇编。材料印制好后,可以请一个课题组外的老师简单过目,看是否能通过资料大致了解课题研究的经过和成果,以便补充和修正。


        二、结题形式可“多样”
        完成材料整理后,即可向课题管理部门联系,申请结题鉴定,并与课题管理部门协商结题方式。
        (一)主要结题形式
        常见的结题形式主要有:免于鉴定、通讯结题鉴定和会议结题鉴定。
        1.免于鉴定,顾名思义,就是不用经过课题鉴定,可以直接结题。各个省市免于结题的的要求各有不同,如课题的主体研究成果发表在某期刊,或者课题研究主体成果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等,可直接免于鉴定。这一方式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要求极高,不适用于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
        2.通讯结题鉴定就是课题组将结题材料寄送给相关专家,由专家出具鉴定结果和建议,待结题后,课题组再将修改后的研究报告等材料提交给主管部门存档,以视为课题结题完成。这一方式缺少的面对面的交流,专家评审对课题组本身的促进作用有限,一般会在课题经费即为有限的情况下使用。自2020年疫情之后,线上结题报告也可以理解为“通讯结题”的升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题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3.会议结题鉴定是我们最常用的结题方式,课题组成员可以和同行专家进行面对面地深入交流,对于评审专家的提问和建议,也可以及时的反馈。
        会议结题的主要流程有:(1)确定评审专家,数量在5-7人,不得少于3人,具体应与课题管理部门协商一致。(2)与专家协商结题时间,确定会议议程,该阶段要多沟通、勤联系,可以提前将课题资料发于专家了解。(3)召开结题会议。一般结题会议主要流程有: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重点;课题组成员对专家提问进行答辩;专家发表个人评审意见;评审组出具集体建议(是否可以结题);专家组组长做总结性意见;评审专家在《课题成果鉴定书》上签字。
        (二)会议结题的建议
        会议结题过程中,主持人的现场汇报尤为重要,直接体现了主持人的教科研水平以及课题是否能够顺利结题。对课题主持人汇报有如下几点建议:
        1、要有课件。课件要简洁明了,有所提炼,不能大篇幅粘贴结题报告的内容;
        2、要讲清楚。特别是讲清四个问题:A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背景)、B想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意义);C课题怎么研究出来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D研究得怎么样?(研究成果)
        3、要突出重点。一般主持人陈述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超过30分钟,所以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建议将陈述重点放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思路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成果是课题能否结题的关键。
        另外,在会议结题的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现场会作为会议结题的辅助形式。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尝试与探究,可以邀请专家或同行来校进行课例的观摩研讨;如“童心向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召开课题评审的现场会或者家长开放日等,以更多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避免结题的“误区”
        课题结题是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经常容易被忽视的。我们常见的结题课题中常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避免将“经过”作为“结果”。这就是很多一线教师会提到的,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但是却不知如何结题。课题结题评审是专家基于对课题研究经过的了解,一起论证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研究经过是路,而研究结果是目的。
        2、避免将“实践”替代“思考”。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是我们一线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贴近实践,直面课堂,这是一线课题研究的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值课题研究的理论提升。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特别是结题阶段,一定要依据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做好提升、提炼和总结。
        3、研究结论避免“大而全”。很多老师在课题结题时,因为担心无法结题,会回避问题,夸大成果。其实,任何研究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在课题结题时切忌以“大而全”的结论作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课题成果展示要实事求是,可以在结题报告或主持人陈述时,对于研究未澄清的问题或有待进一步论证的问题做简要说明,也便于评审专家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

参考文献:
[1]易志勇.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41-43.
[2]李哉平,徐朝晖.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与研究报告的生成[J].教学与管理,2007(34):32-35.
[3]李政.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及实际操作[J].教育科学研究,2001(05):73-76.
[4]李臣之,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与保障,[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0
[5]陈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