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欢
广西省南宁市衡阳东路第一幼儿园 530000
摘要:将生活化游戏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将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之中,从细微处培养幼儿养成发现“生活之美”的习惯,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增长自身的经验与见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生活化教学
引言
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创设、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科学划分活动区域,选取生活化的活动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活动环境,投放生活化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并感知活动区域里的环境和材料,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及感性认识。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一)区域环境与幼儿的生活实践相去甚远
幼儿本身处于一个相对天然的环境之中,他们对于一些机械加工类物品的热情就不是很高,教师所创建的很多区域游戏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去甚远,所以这类游戏只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课余时间难以引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和探究,这就使得区域游戏的开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流于形式
目前,部分幼儿园给每个班级都提供了区域活动空间供幼儿自由活动,除了固有的区域游戏主题外,还有一部分需要教师对区域环境进行布置的,但是教师在布置的过程中主观意识较强,在区域布置上过于注重美观、华丽,容易忽视幼儿的感受、喜好和需求,以致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比较形式化和表面化,活动目标不明确,也就使得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途径
(一)借助幼儿熟悉的社区生活内容开展区域活动
熟悉的情境更有助于唤起幼儿积极参与的欲望。社区应是他们天天接触的外部环境,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时常去的理发店、早餐店、超市及诊所等地方作为区域活动的素材。如去超市购买东西既是幼儿熟知和喜爱的活动,又是一项很好的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而且能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因而,教师在开展“超市”区域活动时,可把“超市”分为面食加工区、货物运输区和物品专卖区,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分区开展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使用工具或售卖货物损坏的情形,这时男幼儿往往会主动帮女幼儿维修损坏的东西。然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需要维修的东西越来越多,男幼儿就觉得他们顾了维修就顾不上忙自己的分配任务,于是就不愿意帮女幼儿维修了,并产生了埋怨情绪:“老是给你们修这修那的,我们自己的任务怎么有时间去完成?”教师如果发现这个问题,就要把幼儿召集到一起让他们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研究,可让几个喜欢搞维修的幼儿建立一个专做维修的活动区域,专心修理损坏的东西。随着维修量的逐渐增长和修好物品数的不断增多,幼儿的活动信心和成就感也在不断增强。
这个在幼儿熟悉的社区生活中建立起的区域活动,促使幼儿真正融合在了实际社会生活里面,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工种以及人员分配的作用,提升了社会认知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环境
幼儿在更多时候是以直观的方式来感知周边的人、事、物,故而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化教学时要顺应这一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学情,创造符合幼儿真实心理需求及身心健康的生活化游戏环境。为此,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游戏教学的材料和器材,借此创造多姿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生活化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自主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放置笔、卡纸、树叶、纽扣等材料,让幼儿发散创造性思维,自主地发挥这些材料的“价值”;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地球仪、天平、放大镜等器材,让幼儿通过这类道具自行进行探索。在区域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时刻保持警醒,适时地做出引导,以保证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时能够顺利进行,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互助的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感受环保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区域游戏中有很多的内容都与环保相关,其本身应践行环保的理念,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生活化的材料应用应突出环保生活的特性,从环保和重复利用的角度在幼儿群体中渗透健康生活的理念,培养幼儿节约生活、环保生活的意识。区域游戏中有很多都需要幼儿游戏以后进行玩具整理,传统整理方案都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箱子或袋子里面,一旦丢失就会放弃此类游戏内容,这种游戏设计理念不符合节约环保要求。因此在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将其作为收纳盒等功能,起到玩具整理的作用,如幼儿教师在积木类的区域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个快递盒子作为收纳盒,鼓励幼儿将家中的快递盒、鞋盒等制作成一个自己的收纳盒,在积木游戏完成以后要将所有的积木都放回收纳盒当中,既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也让幼儿了解了废物利用的思想。将快递盒子、鞋盒当成收纳盒子应用的行为通常会让幼儿从区域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生活、家庭生活的一种行为,部分家长反馈家中的玩具以前都是杂乱的,自从幼儿学习了将不用的盒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收纳盒,幼儿家中的玩具也变得整齐了很多。
(四)鼓励幼儿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和分享
幼儿的思维直接且外显,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落实的过程中,他们更希望能够有人陪伴并一起突破一些困难。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幼儿从独立活动向合作探究有序迈进。以搭建大桥为例,除了让孩子一个人搭建之外,可以一个扶着,一个设计,一个施工,更好地体会合作的乐趣。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讨论,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幼儿合作探究的基础之上,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到更多小朋友的面前,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做成的,其中用到了哪些元素,想要表现出哪些信息,通过角色的融入,实现教育、分享、互动的完美融合,这样幼儿区域游戏的成就感能够显著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里开展生活化的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方式,它能够促进幼儿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因而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内容开展区域活动,从而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活动中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2]刘建枫.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08).
[3]范娟.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J].华夏教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