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孙志新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志新
        定远县实验小学 安徽省滁州市 233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往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初步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师渐渐发现,在实际课堂里,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与素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这也是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引言
        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鉴于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将其重视起来。
一、加强实践操作来构建高效课堂
        从本质上来讲,信息技术是与其他科目不同的。因为其他科目大多教授的是书本知识,信息技术更注重学生的上机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学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学生就无法运用所学知识,那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操作的平台,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有效地提高信息素养。
        例如,在教“美化文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遍如何美化文档,并进行简单的讲解。这里以展示插入艺术字及调整艺术字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打开word文档,然后将教材中的两种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进行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是如何利用艺术字美化文档的,以及切身地感受到艺术字美化文档的好处。随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根据教师刚刚演示的插入艺术字、改变艺术字。在掌握这些知识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冒出新的想法,并进行尝试,用动态图片、自选图形美化文档。
        又如在“演示文稿”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已经做好的成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着成品去尝试制作。通过思考、实践,学生会为文字设置出入场动画、动画效果,也可以逐渐掌握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技能。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得到培养、提高。
二、利用情境想象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充满兴趣,如若教师能将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课堂知识学习中来,就能够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组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利用语言引导、图片点引等方式唤起学生的知识想象,以此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变为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热情之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此举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在“智能家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及时将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构设的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体验中更好地回忆与认识智能家居。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钢铁侠”的片段为学生讲述一种家的“高端”画面:安防森严的大宅门口有着人脸识别系统,要想进入房子就必须先通过大门的人脸识别,如果来人不在识别系统储存的信息之中,系统就会提示主人有外人到来,而当识别系统发现回家的是主人以后,则会自动开启客厅的灯光与显示屏,同时,厨房中的机器臂助手也开始为主人煎鸡蛋,煮咖啡……以此让学生在语言与视频的共同刺激下走进一个全新的智能之家;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目前智能家居的360°全景视频短片,并让学生在短片观看中思考“我们是如何实现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管理的?你有什么更好的关于智能家居的想法”等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虚拟生活体验,以此丰富学生智能体验,让学生在智能情境中理顺本课内容。
三、构建提问式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然变成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利用“提问式”课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也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比如,我在教学“搜索引擎使用”的时候,就会故意给学生出几道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我发现,当我提出的问题越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就越高。在这个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解决这道难题,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和喜欢的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在学生互相之间交流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个“提问抢答”的游戏,游戏的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个奖励,并邀请他作为“特邀小教师”,上讲台来,给学生讲解一下问题答案的思路。接着,当他们的讨论结果产生了疑惑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从自己亲身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寻宝”的乐趣,并能在实际的思维运用中,融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这样经过几节的实践操练,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也懂得了很多处理资料的技巧。这种以“提问”为主的教学课堂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学习氛围的沉闷与不足,也让学生摆脱了繁重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要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情感需要,然后根据这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创新,那么,就能快速地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并打造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戴明梅.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41.
[2]苗青.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措施[J].小学时代,2019(19):35-36.
[3]宋钢.试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