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峰 丁蕊娟 廖琴 陈浩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乃至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目前高校资助育人政策日趋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育人体系也逐步确立,但是依然存在育人效果不理想等许多问题。今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要在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下探索出一条“三全育人”的新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三全育人、春泉行动
1.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资助工作都存在资助与育人相分离的问题,资助工作多以物质扶贫为主,难以真正地结合“扶志”和“扶智”。资助工作更多的是事务性的,以完成任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通过资助达到育人目的的意识,遑论发掘资助工作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今,各所高校基本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但教师队伍数量和考核制度明显欠缺,资助育人工作成为行政工作责任,出现学生“不说不做”、教师“多做少说”的现象,让资助育人工作的项目流程操作流于形式。
2.“春泉行动”的路径探索
2.1“春泉行动”的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以下简称法商学院)高度重视资助工作,已具有较为健全的资助体系,资助过程公开公正,档案齐全完备,活动开展有序,活动素材丰富,每年资助金发放仪式都是资助专干和受助学生的一场心灵盛会,受助学生相互鼓舞,分享学习心得、理财经验、兼职技巧等,都让资助工作更有温度。近几年来,所处学院涌现出一批自强自立的大学生,值得进行正能量的倡导和分享。针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重视,前期工作中有完备的跟踪记录,学生也都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乐观自信。
“春泉行动”致力于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学生资助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发展新局面,故而取名“春泉”。“春”取自“春风化雨”,“泉”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集小泉成江河”是“春泉”的梦想。所有受助学生都是“春泉团队”的成员,经过系列“春泉行动”,共同进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感恩服务社会意识的大学生,实现“春泉润物”的目标。
“春泉团队”由法商学院专门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负责,配备学业指导老师一名、心理帮扶老师一名、公益活动老师一名,充分发挥教师资源。春泉选拔受助学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等积极分子,在平时学业和生活中起带头作用,设小队长不设各部门,平级互动,以少带多进行“春泉”系列活动的开展。
2.2“春泉行动”的实践育人探索
“春泉行动”从成立之初到目前已举办30多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藏龙岛幼儿园和小学门口维护上下学秩序、秋季开学迎接新生、藏龙岛农民工子弟课后辅导、疫情期间志愿者服务、美化校园之春季植树等等。一方面,这些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要使“春泉团队”的学生意识到接受大学教育及资助机会的来之不易,在实践中感受到爱屯、传递的力量,最终实现从"受助"到"自助"最后到"助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外界,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增加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以期提高自身就业优势,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帮扶。
受资助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课业困难,“春泉行动”以全面提升为目标开展学业指导活动,助力受助学生学业提升,更好地实现“扶智”和“扶志”。
“春泉行动”深入研究其心理特点和内心诉求,引导高校贫困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激发内在原动力。一方面,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贫困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咨询等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开展长期的系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以525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文化月等活动为载体宣传积极的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新媒体,以线上推文、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公众号“spring法商”先后推出了《疫情会过去,春天会来临——新冠肺炎防护调试指南》,《期末考试,你准备好了吗?》,《呵护心灵,助力成长》等系列推文,开展了“春泉团队温暖冬日专题讲座”、《疫情期间,如何让居家学习更快乐》等讲座。另一方面,注重心理体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调适能力上效果明显;同时,将正确价值观引领、感恩教育、爱与奉献等内容融入活动环节,润物细无声。春泉团队开展了以“感恩、陪伴、成长”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2.3“春泉行动”的效果分析
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关心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围绕学生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不断研究,针对性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真正需求、困扰、困难逐渐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表现出更多阳光积极的心态。
春泉团队尝试了多措并举的资助育人工作帮扶措施,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学业指导和心理帮扶等系列活动,使受助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经济帮扶,同时内心需求被关怀,在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的意志更加坚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在压力应对、情绪调节、心理自助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焦虑水平有所降低,表现出更加自信的状态;学生的感恩意识受到教育,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将感恩与回报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质。
4.总结与建议
4.1更新资助育人理念
搞好资助育人工作必须首先在思想引领上牢固树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思想理念,切实抓住育人这个“牛鼻子”。同时,要把“育人”作为检验和评价高校资助工作实效性的客观标准,绝不能简单以资助多少学生为标准,而必须把“育人”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
4.2丰富资助育人内容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可对于贫困大学生开展全方面、多方位的能力拓展培训服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高校应加强贫困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训。其次,重视困难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再次,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援助的体制。对于贫困生进行就业帮助,开展学习、工作交流会;开设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课程;开展就业能力拓展培训,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就业推荐、就业服务业务。
参考文献
[1] 沈红.中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 杨国洪.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4]黄海峙.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资助”[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237.
[5]郑永廷,石书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01):18-22.
[6]徐卫兴,魏艳.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回眸与前瞻[J].思想理论教育,2009,(03):78-83.
作者简介:
吴丹峰(1992.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汉川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丁蕊娟(1983.3~) ,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辅导员、资助专干,研究方向:贫困学生帮扶。
基金项目:省(部)级教科研项目“春泉行动”:“学生思政”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新探索(2019SJJPB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