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谯城区大寺中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立足于农村学生课外导读阅读的现状,明确课外导读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迫切性,依托课内阅读教学,通过教师课内、外指导,培养正确的课外导读阅读理念,激发课外导读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生 课外导读 阅读能力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所以说,课外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很是重要。但是,目前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农村学生的阅读课外导读书目少,学生阅读课外导读的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阅读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导读书籍的阅读能力,充分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正确的课外导读阅读的理念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学校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导读阅读教学。我们必须让课外导读“独立起来”,进一步明确课外导读的目的: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感知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课外导读兴趣
1.以课内促课外激发学生课外导读阅读的兴趣
课外导读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有一个准数,在质和量上都很难把握。因此,一些学校的课外导读阅读往往是放羊式的,甚至是徒有虚名的,就很难发挥课外导读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我们知道课外导读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不妨在课内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课内促课外导读阅读能力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课外导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课外导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课外导读的触角向深处延伸。没有思考的阅读是肤浅的阅读,学生阅读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勾画、笔记、批注、写感想、赏析人物形象或语言或主题等各种方法。让他们展示、讨论、辩论,学会倾听与思考,这样有助于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导读阅读的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导读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把课外导读阅读当作是一种快餐式的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导读阅读看作是提高中考分数的一种手段,这样功利性的课外导读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
久而久之,这种课外导读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着“分析XX这个人物形象”这一问题去读某部作品的,必须淡化课外导读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去读。我们可以结合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主动看课外导读书籍。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段时间以后,不仅坚持课外导读阅读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重陶和感染,这对学生的课外导读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课外导读阅读质量
1.课外导读阅读指导时间的延伸。农村学生住宿生在校时间较长,任课教师有很多时间对学生课外导读进行指导阅读。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课外导读阅读习惯,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
2.课外导读阅读方法的改变。根据课外导读阅读目录的内容和课外导读阅读的需要决定,什么样的书籍是要泛读和略读的,什么样的需要精读和细读。选择一般性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读到佳作,想品味优美的文字,真实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感受,可以概括故事情节,可以摘录优美的句段,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更能试着仿写或自创等等。
3.分类别进行课外导读阅读指导。不同类型的书,老师不光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纪实作品,可以尝试“读与说”结合。阅读应是学生终身的习惯,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课外导读阅读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捧本书读外,我们觉得“听书”,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所以在课外导读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当说书者也一个不错的方法。《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可以尝试“读与写”结合。有时候光读对课外导读书籍的理解很难深入,适时的“写写”就是一个催化利。但是写读后感,学生已熟悉到麻木,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学着写散文,获得新鲜感,这样的“写”才促使“读”更有效果。《水浒传》是小说,可以尝试“读与看”结合,名著电视很是吸引学生,通过小说与电视剧对比,同时质疑,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筛选出纲要,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都需要边阅读边质疑才能做到。
课外名著导读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教师完全可以把当下的“时文”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学生也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有正价值观正能量的作品;体裁也不要只局限于小说、散文,还可以拓展相关传记、诗歌等;还可以涉猎相关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尽量让阅读面扩大。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浅谈初中整部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发表于《新智慧》2018年第11期。
2.郑去:《名著教学的“读”“画”“说”“写”》,发表于《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8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