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选择”总关情—— 茹志鹃战争小说《百合花》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吴敏秀
[导读] 《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岩》、《铁道游击战》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战争小说会让你联想起什么样的战争场面
        吴敏秀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金华市  321200


一、初步印象导入:
        《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岩》、《铁道游击战》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战争小说会让你联想起什么样的战争场面?你脑海里的英雄是什么形象?
        血腥、杀戮、枪林弹雨、硝烟、血肉模糊、死亡在建国初十七年,以为代表的的革命战争小说中,再现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一系列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战争小说强调突出了战争的胜利场面,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个体的毁灭。对“战争”这个血雨腥风的主题,茹志娟却从女性视角开出了一朵别样的“百合花”。今天,我们就以“叙述的选择”为抓手,来闻一闻这硝烟中独特的芬芳。
二、文本研读
        任务一 .梳理与整合  选择质朴的素材
        1.叙述,就是选择,作者用“我”的眼睛讲述他看到的故事,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去看人生与世界。在文中“我”是谁?女文艺兵。 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展示预习作业,梳理情节:带路——借被——牺牲(“以“小通讯员”为主语”)
        独特的选材:作者并没有使情节动人心魄和高潮迭起,而是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知,截取日常生活中的一片微澜,一朵浪花,从第一人称“我”视角来表现战争这个宏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PPT
        任务二. 品味与鉴赏    选择普通的主角
        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预习作业,通讯员档案资料卡
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人民战士
机灵、羞涩、木讷、腼腆、淳朴、
不善言辞、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的少年    活生生的普通战士
就像茹志娟自己所说的“我感到可庆幸的,是当初就选择将这个小通讯员,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写。”
        茹志鹃避开在浴血奋战的战场上正面塑造英雄,塑造了一个真实亲切的邻家小伙,他不再是高大全式的需要仰望的英雄,而是战争中如同你、我、他般的普通人,战争的胜利正是由无数个普通的小战士谱写的。战争中茹志鹃所观照的是人的存在而非英雄的铸就。在多数作家在歌功颂德的时候,茹志鹃已经开始反思战争之下“普通人”存在的价值。
        *板书:反思
        任务三. 思辨与表达     选择不一样的情感表达
年轻、羞涩的少年,是一朵刚刚绽放的百合花,作者却没有让他成长为永载史册的大英雄,而是选择让他牺牲了,这也是我们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接下来,让我们聚焦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完成任务三。
        1.对比阅读,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哪一个定格画面作为电影结局,并陈述理由。

        抓住感人细节,体会情感:
        “我”的爱上自然不会是爱情,爱,源于一种情感,通讯员单纯而稚嫩,热情而真诚,牺牲之时,还好好护着两个给“我”的干粮——两个干硬的馒头。这样平凡的关爱,在战火背景下,就弥足珍贵。这样一个人,任何人都会有好感,都会不自觉的亲近。“我”痛心、崇敬并把这份爱放在心田,让它成为照亮、驱逐残酷现实的人性的光明与温暖。
        在通讯员牺牲以后,新媳妇“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在最后,用自己的枣红底百合喜被把通讯员裹着,她想为自己之前戏谑通讯员的做法道声歉意,见面的机会却是永别之时。新媳妇的做法,就像是对待自己逝去的亲人,那么的不舍,悲痛之心,溢得满屋都是。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那一刻,他是新媳妇心目中的英雄,新媳妇执著的带着崇敬的为她的英雄完成了一个补丁,盖上了一份温暖。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如果让你把后半句补上,你觉得新媳妇可能会说什么?(这是这位通讯员应受到的尊重。)对美好人性的一种亵渎,这是新媳妇所不能忍受的,于是有了一连串的动作,有了撕心裂肺的呼喊:是我的!伴随着这呼喊,小说发展到了高潮。这呼喊是在捍卫被子的所有权,更是在捍卫生命的尊严!这呼喊里有对残酷战争的悲诉,有对丧失亲人的悲愤,更有对生命的悲悯!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从她细细地、密密地可以看出她是很用心的感觉。足以表达他对这一位牺牲的通信员的尊敬,从心底的尊敬。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一眼中有万千的话语:这是一个生命!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语气沉重地,你把它拉得快一点,想把这样一种氛围给打破。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你觉得被子盖到脸上和花盖到脸上是一样的吗?
补衣服、盖遗体成为新媳妇为一位烈士举行的庄重的仪式,大爱战胜了羞涩、战胜了窘迫、战胜了战争的种种无情与残酷,谱成一曲最美的乐章。
        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是新生代的大导演,你们和茹志鹃一样关注到了战争背景下,珍贵的人性美:
        *板书:人性
        PPT茹志鹃: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正是这种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军民情、同乡情、家国情,才是支撑人们走过硝烟,走向和平的力量。
        在狂热的年代,一朵清新俊逸的百合花,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匠心选择,展现战火下的青春的价值。
        2.《百合花》被选入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在当代的社会,阅读《百合花》是否有意义?
珍惜和平   期盼和平
人道主义   悲悯情怀    
不畏牺牲   甘于奉献 PPT
        我们生活于当下,要珍惜和平,正是千千万万像小通讯员一样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奋斗在工作岗位的普通人,千千万万具有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老百姓,构成了“我”和“我的祖国”,也正是这些力量推动着我们走向中国的伟大复兴。可见真情不老,大爱绵长,茹志鹃的《百合花》讲述了战争年代普通人的青春,却透出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她的确是超越时代、长开不败的一枝独秀!
        任务四. 运用与探索
        1.群文阅读:孙犁《荷花淀》、卡尔维诺《牲畜林》感受对战争“避重就轻”的书写。
        2.以“不凡之年的青春答卷”为主题,积累作文素材。
         每一个故事,都是凡人微光;每一个人,你我身边都随处可见。他们赢得敬意,因为守住了本分;他们让人感动,因为他们选择了奉献。 历史的书写从未离开过青年的热血、责任与担当。祖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的永续奋斗。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他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当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吴敏秀(1987-12),女,汉族,籍贯:金华市,当前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