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王云仕
[导读] 时代证明,信息交互已经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王云仕
        萝北县名山学校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42
          
        时代证明,信息交互已经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说,信息交互是柄双刃剑,正确的使用信息交互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因此,我国也在小学阶段设立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其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逐渐形成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交互的观念。
一、兴趣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传统意义的“填鸭式”教学让双方都处于一个疲劳的恶性循环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做到因势利导、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得到的效果往往是被动教学的数倍之多。
二、注意力吸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师在为低年级的孩子授课的时候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往往会比授课的时间花费的多。因此,我们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要求学生立刻动手操作,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领悟知识与经验。而教师要做的是找出学生的不足,加以引导。以学生学习五笔字根为例:刚学习五笔打字的时候,学生们往往无从下手,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根本不理解利用五笔打字的依据是什么。正如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时要求每名学生先把字根表记熟,在掌握字根表的基础上,再以自己的名字为例,在纸上进行字根拆解,最后在计算机上试验是否能打出自己的名字,对于大家都不会拆解的字,我组织学生共同拆解。寻找拆字的窍门,由词到句,再到段落,最后延申至一篇文章…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拆解汉字,而且打字的速度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们在享受这份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五笔打字的乐趣。
四、互助小组
        接受能力不同致使部份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快,自己就能做到举一反三,有的同学则束手束脚,不想下功夫去练习、去操作、去实践。我便要求3~5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领悟能力快的学生去帮助、督促理解能力弱的同学,做到优劣互补。

同时,由于学生都是同龄人,相对教师而言,往往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更好的进行沟通,也更容易理解双方的意图。
五、自学能力的培养
        鉴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有些内容可以采用 “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探究,如在讲授“幻灯片背景设置”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学生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先动手进行操作,然后总结经验。将自己的经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几乎不用教师讲授,学生就已经能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建立激励机制
        采取课前提问、课后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坚持“公平”的原则: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结果公平。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动其他同学进步。对于懈怠的同学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他们的优点,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树立信心。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不过有的学生反应比较灵敏,有的学生反应稍显迟钝而已。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尽快的形成自己本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学会自我总结。其次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评价,教材是辅助,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拓展和延伸,告诫学生不能只专注于一种操作方法,要有触类旁通的能力。最后在策略上形成学生平时的操行成绩(20%)、掌握的熟练程度(40%)、期末成绩(40%)的2:4:4教学评分模式。
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
        1、现在有些教师偏激的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上课就不用板书了,传统教学的黑板和粉笔、课堂上阅读已经过时了,只需要播放PPT课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一节课下来,缺少必要的板书会导致学生无法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习脉络。2、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是否精美就能决断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3、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成绩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有的老师只有在上公开课、优质课时才使用它,平时却不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教学活动,孰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合作。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教学工作增添色彩、开阔视野、拓展教学思路,而且还会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得到及时解决,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涵盖的知识范围广而多,知识更新速度快,要求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还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着课堂的主线而学习。从而为祖国的信息技术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