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国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中学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点课程。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就主要讨论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些有责任心、有道德意识、有法律意识的好公民,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不单单是为了成绩去学习知识,而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是本课程的重要教育基础,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一、有效融合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初中该课程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只需要在考试之前将一些知识背诵记忆到自己的脑子里就可以,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之前,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课程的开头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这是教育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的每个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或者是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生活实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解学习八年级下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中个人隐私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来寻找大家熟悉的例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法律知识学习的难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举这样一个事实素材: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他们往往会偷看孩子的日记本,那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你们认为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知识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教学目标,充分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自控力较差,在课堂上不能确保从头到尾地跟随着教师的讲课进度,他们往往会因为外界的一点变化就破坏了上课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从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可以通过情景剧来实现生活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的形式对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讲解《关爱他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几名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一名学生扮演老人,一名学生扮演幼儿,一名学生扮演有责任心的三好学生,另一名学生则扮演有点自私不太好的学生。具体情境如下:老人拉着一名幼儿在人行道上走路,幼儿太过顽皮,松开了老人的手飞快地往前跑,由于不小心被绊倒了趴地上哭了起来,老人由于年龄太大不能及时赶过去,这时好学生和不太好的学生都走到了幼儿身边,好学生把幼儿抱起来拍打身上的土,而不太好的学生则当没看见地走了过去。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通过亲身体验去加强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建立生活化关系,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是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会机械地跟着教师的安排走,没有一点自己的学习想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敢提出半点质疑。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努力建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应该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教师应该学会从多方面去欣赏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道德与法治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化教学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尽量地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去进行授课,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必须适时引进生活知识,缓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知识的传授,让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 天水师范学院,2017: 25.
[2]雷占梅.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7): 118.
[3]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80-81.
[4]顾小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 15) : 57.
[5]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