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背景下基于新技术的混合式教研初探——兼论线上教研在农村学校的实施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汪家明
[导读] 在新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研具有传统教研不具备的优势
        汪家明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中学
                         
        摘要:在新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研具有传统教研不具备的优势,通过大数据科学的分析,可优化改进教研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助力教师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改进,并逐渐在教师教研工作优化方面凸显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但在农村学校,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线上教研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混合式教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新技术  混合式教研  线上教研  农村学校  实施建议
        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自2020年2月17日起,各级政府、学校整合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专用电视频道、部分省市中小学学习平台以及其他资源,全力做好 疫情期间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保障。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学校组织管理形式,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对教研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各学校在原有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迅速组织各学科组开展线上教研,以完成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分享教学资源等工作。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阶段,学校努力提升各学科组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构建“钉钉群”、完善微信班级群、学习制作教学视频专题资源等,积极打造后疫情背景下基于新技术的的混合式教研模式。
一、基于新技术的混合式教研的概念和特征
        混合式即“线下+线上”,线下教研即传统教研,线下教研具有交互性强、情绪体验感丰富等优点,但人员的交错性接触势必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 线上教研则具有跨时空优势,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而开展的有组织的教师研修培训新形态。笔者认为在线教研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教研,而是对传统教研的延伸与变革。在线教研具有教研主体多元化、教研环境互联化、教研内容共享化、教研过程协同化、教研评价数据化的特征。
        对学校而言,线上教研是集研讨、培训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教师在职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 线上教研既是互动性研修平台,也是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线上教研改变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形式, 不变的是教师对成长的渴望。
二、区别于传统教研的混合式教研的优势
(一)打破时空限制
        传统教研活动的组织都是以线下集中研讨交流的形式组织开展的。由于受场地、人员数量、时间地域等条件限制,教研活动只能是一部分教师参加讨论、交流。基于新技术的线上教研,则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了教研成果的广泛形成。
        如永嘉德育品牌——楠溪德育大讲坛、至善学院等通过制作专题教研二维码推送,只要是想参与教研活动的人员,均可以通过扫码观看教研活动,还可以进行网络留言。这种远程互动网络教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研,它不受参与人数的限制,也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真正帮助教师发展自我,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数据分析及时
        在传统教研工作中,由学科专业带头人牵头,专业教师们结合相互的教学经验定期集中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在此教研过程中,教师们虽然可以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与改正,但在大数据背景下,思维以及视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专业带头人与老师之间很难深入拓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策略。
(三)教学评价真实
        传统的教学研讨活动,因为教学时间错位、教师个人性格等原因,导致教研未必能听到每一个教师真实的声音,教研有时候有名无实、流于形式,使教研失去了本真。新技术环境下的智能教学评价给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

不论远程与否,观课者、教研员只需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即可对一节课进行点评,突破了传统教研活动时间及空间上限制,同时,尊重了观课者,使大家都有了发言权;方便了评价者,保护大家的隐私;帮助了授课者,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三、基于新技术的混合式教研的行动路径
        线上教研不能“坐而论道”,而要针对主题明确主张,提出符合师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行动路径。线上教研要关注教师、学生与技术间的相互作用,以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格局。线上教研想要取得理想成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关键:
(一)精心准备,加强针对性和实操性
        在线教研不是传统教研的“网上复现”,也不能简单地将线下的教研活动搬到线上。在开展在线教研的过程中,教的人、听的人、评的人都是在线的,教研缺乏临场感。因此,在线教研应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避免教研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增强教师的参与性。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应提前确定线上教学的教学内容,明确教研活动主题, 在线上网络直播教学中,听课教师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以及线上直播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听课,积极思考线上直播教学内容的侧重,分析如何有效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研究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如何开展有效的互动,寻找线上课堂直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线上网络教学提供指导。
(二)开放吸纳,广泛利用线上丰富资源帮助教学
        线上教学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各类线上教学软件平台都有大量的名师教学视频资源。在线上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积极整理优质的线上教学网络视频资源,可以提前供学生观看与学习。同时将本校教师制作的优质线上教学视频与课件进行网络共享,提高教师的线上备课质量与效率,为开展好线上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
        紧紧把握线上教研不受时间、地点局限的灵活性特征与优势,引导教师全程积极参与;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实践,欣赏他人的优点;利用专家资源,积极达成共识,让线上教研变成一种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的实践改进活动。
(三)注重实效,加强线上教研讨论与分析
        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评价机 制,而线上网络直播教学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如何评价线上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线上直播教学的过程中,开课教师的讲课与听课教师的听课还需要更多的熟悉过程与磨合过程,如何有效评价线上教学的效果,对于接下来的线上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指导。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腾讯 QQ 群直播教学软件平台,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有效开展互动,这是值得线上教研活动中讨论与分析的关键问题。
四、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研在农村学校的实施建议
        技术培训到位。教师对在线教学并不陌生,但如此大规模、系统化的在线教学还是首次。因此,线上教研时首先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进行再培训,促使教师进一步熟练掌握微课制作、视频录制、平台功能使用的方法。教师也需要有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在线教研能力的意识,积极选择适切的在线教研工具,适应在线教研的方式。
        资源共享到位。在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国家教育中小学云平台还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都有大量的优质视频。这些优质资源对农村学校来说是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提前搜集、整理、甄别,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资源组织学习。同时,对教师精心制作的视频,通过线上教研进行共享,既为教师减轻了制作视频的负担,又丰富了在线教学内容。
五、结语
        在线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以教研促教学、育师资,是教育教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线只是一种形态,教研才是本质。既然疫情给了中小学教师教研一种新的在线教研形态,而且在技术环境上也得到充分支持,那我们不妨把握好机会,将线上、线下教研的优势融合互补,进一步优化在线教研的路径,不断探索和构建在线教研的新模式,推动在线教研常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世,颜松.“互联网+云课”教研新模式的实践探索[J].现代信息技术,2019.
        [2]马兰. 对“互联网+ 教研”的认识与思考[J]. 宁夏教育,2019.
        [3]李 秀芳. 线上教研“四到位”[J]. 区域教育周刊,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