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标准体重指标和小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马鹤文
[导读] 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和小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马鹤文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 321000
        摘  要: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和小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以湖海塘小学学生为对象,随意选出9岁到13岁男女学生各10名进行体质测试,了解目前学生的体质现状,分析小学生目前体质存在的问题和其身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较好地衡量年龄在9岁到13岁的小学生的身体成分;男女生在各自的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年龄,等级评分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成分;可以用BMI来评价9岁至13岁的小学生身体成分。
        关键词:身高/标准体重;身体成分;体重指数;等级评分;小学生

1  前言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标志着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健康第一”的思想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试行方案)》,我院全面实施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并测试了身高标准体重等五项指标。体质健康标准倡导的主题之一是“强健的体魄和优美的体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测试成绩进行科学地评价,以便正确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避免盲目性。在《标准》试行的阶段,其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方面则成为《标准》中评价的关键部分,《标准》的指标能否真正成为“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为此本文试图对《标准》中的身高/标准体重对评价身体成分进行研究,为《标准》中的指标选取及完善提供参考。而《标准》中身体组成成分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其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这次研究证实了该方法针对小学生是否可实行。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金华市湖海塘小学9岁到13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学生100人,其中每个年龄段男女生各10名。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身高标准体重的测定
        身高、体重测量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规定的方法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仪器选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设备。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各年龄段的身高标准体重评分标准进行给分。利用围度尺测定腰围和臀围。
2.2.2 身体成分的测定
        身体成分采用美国生产的BIA-310身体成分测定仪进行测量。测试前,受试者脱去右脚鞋袜平躺,输入受试者基本资料后,将四个电极片分别贴在右手背和右脚背上,电极夹夹好,按开始键运行,仪器自动打印报告单。测定指标包括体脂%、脂肪量、瘦体重、和BMI。
2.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测试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r值)。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标准,以P<0.01作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小学生身体成分评价指标及等级评分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男生在身高方面12岁时就开始超过女生,而且瘦体重也在一定程度上比女生增加的要明显;从脂肪量的角度分析女生11岁以后脂肪含量稳定,而男生变化坡度大,还有显著的下降情况;从体脂百分比得到男女生都有从底到高,又从高到底的波浪现象,两者对比男生则表现的突出;BMI、WHR这两个指标男女生反映基本一致,而等级评分男生具有较高的水平,明显优于女生。

3.2  9岁到13岁的男生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从表3至表7的数据得出,在该年龄段的男生身高和体重、瘦体重成高度相关;体重和身高、瘦体重、BMI有较好的相关性;等级评分指标在9~12岁的时候没有意义上的相关性,而单在13岁时却和体脂%、BMI成高度显著性相关,与脂肪量有低度意义性;瘦体重却由在9~10岁与BMI高度相关转变到11~13岁与身高体重的显著性意义;脂肪量随着年龄的增大,始终与体重、体脂%和BMI成高度相关性;与BMI成高度相关的指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的特征变化,9~10岁由与体重、脂肪量、瘦体重到11~13岁与体重、体脂%、脂肪量相关性;WHR也随着年龄的增大与一些身体成分如体脂%、脂肪量、瘦体重有高度的相关性。




3.3  9岁到13岁的女生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从表7至表11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相关程度不断加深,相关范围不断扩大。具体表现:身高和体重、瘦体重除在表7没有相关性,其他表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性的指标越来越多,都呈高度性相关,如与身高、等级评分指标、脂肪量、体脂%和BMI的相关性;等级评分指标从表9和BMI的高度相关,到表10和11与体重、体脂%、脂肪量以及BMI具有高度相关系数,且相关性具有较好的意义;体脂%在表10和11中与体重、等级评分、脂肪量、BMI的相关性表现出显著性的意义;脂肪量在年龄的增大情况下,指标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关性深度不断加深,表现为和体重、等级评分、体脂%、以及BMI的高度相关性;瘦体重和身高、体重以及BMI有密切的相关性;BMI在表9、表10、表11中与体重、等级评分、体脂%、瘦体重和脂肪量有高度的相关性。


4  分析与讨论
        身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是指机体脂肪组织(fat mass,FM)与去脂肪组织(fat-free mass,FFM)的含量及其在身体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的含量、比例和分布随年龄发生显著变化。青春期前后是身体成分迅速生长和所占比例变化明显的时期,男女性差异显著。有研究表明,7~15岁儿童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FF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15岁儿童全身脂肪百分比女生高于男生。7~15岁男女儿童上肢脂肪组织分布小于下肢和躯干脂肪组织分布;男生7~12岁下肢脂肪组织分布大于躯干,13~15岁下肢脂肪组织分布小于躯干;女生7~10岁下肢脂肪组织分布大于躯干,11~15岁下肢脂肪组织分布小于躯干;女生上肢、下肢和躯干脂肪组织分布均大于男生。说明男女进入青春期脂肪组织发育加快,并且女生脂肪组织发育快于男生。男女生去脂肪组织分布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躯干去脂肪组织分布大于下肢,下肢大于上肢,并且男生上肢、下肢和躯干去脂肪组织分布均大于女生,说明青春期前后男女生去脂肪组织发育持续增加,并且男生去脂肪组织发育快于女生。
        本研究数据表明,在9岁到13岁该年龄段的男生体重和身高、瘦体重、BMI有较好的相关性;身高和体重、瘦体重成高度相关。女生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性的指标越来越多,都呈高度性相关,如与身高、等级评分指标、脂肪量、体脂%和BMI的相关性;身高和体重、瘦体重除在男生13岁时没有相关性外,在其他年龄段都有明显的相关性。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根据以上的数据情况,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真正意义上去衡量小学男生的身体成分,而对女生年龄大于9岁的,都能和身体成分产生较好的相关性。
        男生等级评分指标在9~12岁的时候没有意义上的相关性,而单在13岁时却和体脂%、BMI成高度显著性相关,与脂肪量有低度相关性;女生在10岁和BMI的高度相关,到11~12岁与体重、体脂%、脂肪量以及BMI具有高度相关系数,且相关性具有较好的意义。两者数据的特点是男生只有在13岁才表现出与等级评分的高度相关,而女生却比男生提早1年的时间。该现象说明数据的特点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不过我们可以得出,等级评分指标并不能全面地评价男女生在9岁至13岁的身体成分,经数据查询,男生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在13岁,而女生却在12岁和13岁,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男女生在各自的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时候,等级评分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成分。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7~15岁儿童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合本相关性分析的数据男生瘦体重在9~10岁与BMI高度相关转变到11~13岁与身高、体重的显著性意义;脂肪量随着年龄的增大,始终与体重、体脂%和BMI成高度相关性。而女生的瘦体重和身高、体重以及BMI有密切的相关性,没有表现出年龄的特征;脂肪量在年龄的增大情况下,表现为和体重、等级评分、体脂%、以及BMI的高度相关性。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瘦体重比女生增加的明显,而女生在脂肪量的增加明显于男生(男生甚至有减少的现象),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为女生在9岁至13岁,瘦体重、脂肪量始终和BMI、体重成高度相关。同时我们也发现男女生在11至13岁的期间,BMI和体重、体脂%、脂肪量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在11岁至13岁可以用BMI来评价该年段的小学生身体成分。
5  结论
        5.1 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出整个小学男女生的身体成分状况,真实反映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或方法进行确定。
        5.2 男女生在各自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时,等级评分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身体成分,其中男生在13岁,女生在12岁和13岁。
        5.3 在9岁至13岁,小学生瘦体重、体重或脂肪量始终和BMI成高度相关,可采用BMI作为评价小学生身体成分的参照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8-131
        [2] 周建伟.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06-507
        [3] 王荣.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4):9-11
        [4] 潘晟,张宏成,王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身高/ 标准体重评价指标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9(1):73-75
        [5] 黄津虹,齐玉刚.大学生体脂率与 BMI 指数的相关分析[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4):464-67
        [6] 周晓燕.论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价值取向[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31-33
        [7] 王锐,王宗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的诠释与探究[J].体育学刊,2004,11(3):90-92
        [8] 周君来,黄滨,李爱春.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J]. 体育学刊,2006,13(1):65-67 [9]李宜南,万平,赫忠慧. 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J ]. 体育科学,2005,25(2) : 42-44
        [9]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61-163
        [10] 杨秀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相关理念的调查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97-99
        [11] 李志清,彭习涛,任文君,等.陕西省与全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161
        [12] 邵洪范,夏蒂,李国泰,等.2002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4):62-66
        [13] 陈洪,姜建华,方爱莲.浙江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干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42-644
        [14] 刘蓟生.2002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 1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