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先队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李莉莉
[导读]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
        李莉莉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城东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黄金时期,责任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少先队组织是我国特有的少年儿童组织,小学教育中开展的各项少先队活动在培养小学生各种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这段黄金时期,采取恰当的培养措施,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少先队活动  责任意识
        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阶段加强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被一再提及,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各项丰富有趣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这些都是小学教师不可推卸的工作责任。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旨在提升我国的小学德育质量,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责任意识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深刻感受到自身对整个集体所担负的使命感,同时对自身所要完成的任务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自觉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的一种心理品格。这种责任意识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在小学阶段的少先队活动中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正处于懵懂阶段,教师采用们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责任潜意识,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帮助孩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使命意识,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之后,他们才能对自身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激发他们化这种责任意识为前进动力,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技能,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再者,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毫不气馁,迎难而上,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一定到充分利用好少先队活动,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
        二 、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对少先队活动的内容进行恰当的优化整合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有限,正处于少年阶段的他们对一切事物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不强,因此,要想在少先队活动中促进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发展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才能够使少先队活动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实际效果。少先队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体为单位开展的,班主任做为整个团体的领导者,除了要在传统的活动节日内组织一些与之相关必要的少先队活动外,还可以针对节日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让少先队活动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在植树节时,班主任除了可以组织小学生们进行一些植树活动,还可以对活动内容进行恰当的优化延伸,组织小学生们去观察树木的生长过程和观看与之相关纪录片,让小学生们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以及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或者还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去清扫校园中的垃圾等,帮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自主表达对植树节的理解,并鼓励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在生活中去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逐渐培养和锻炼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并由此扩散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责任意识发展。


        (二)对少先队活动的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
        小学生群体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对活动环节进行恰当的安排设计才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体验感,为此,教师首先可以在活动开始的准备环节将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调整,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鼓励学生们在各个小组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其次,在活动进行当中教师通过一些恰当的激励办法引导孩子们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还要注意到小学生群体的耐性较差,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因此,更加增添各个活动环节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们注意力,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以适当的表扬,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的这种集体责任感。例如,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我爱班集体”一类的少先队活动,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增设班级大扫除环节,在活动前期将全体学生分为各个扫除小组,并给每个扫除小组分配一定的扫除任务,并让各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建立起强烈的劳动责任感。
        (三)少先队活动中要重视小学生的体验感
        责任意识从最根本上来讲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感受,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就必须要在少先队活动中重视小学生们的活动体验感,只有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下感受到这种强烈责任意识带来的使命感和仪式感后,才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们加强对这种责任意意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们不仅要根据小学生们的特殊性对少先队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进行一些恰当的调整设计,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状况,教师们可以在每次少先队活动的后期,让小学生们轮流就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进行积极发言,通过这样的环节来使得小学生们对自己的活动感受进行总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存在感和参与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四)在少先队活动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
        由于小学生们普遍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孩童天性,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表现和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因此,在少先队活动中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们一些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小学生们的这种参与积极性和表现积极性,鼓励学生们要努力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小学生们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这是整个活动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少先队活动的教育价值,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们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时,当某个学生积极表现,主动帮助他人时,如果能够在此时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他就能够深刻感受到强烈的荣誉感,并由此更加积极的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乐于助人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此外,其他同学在看到别的同学收到表扬后,处于一种羡慕的心态也会积极表现,并由此带动整个班集体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大小学教师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要根据小学生群体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殊规律组织开展充满教育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对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进行优化改良,强化小学生们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鼓励小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承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使命,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恰当的奖励和表扬,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凌玲. 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策略探讨[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6(6):56-57.
        [2]童明星. 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J]. 广西教育, 2014(21):7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